“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吧。”
说话的是坐在最中间位置上的周教授,对方上身微微前倾,脸上透着感兴趣的神色。
“你们这个课题的方向和立意不错,整个实验的设计非常有意思,但我想知道,你们如何去控制ra-re本身的活性,据我所知这样不具有吸收排他性的微生物,本身的活性也极难控制,因为你不知道它会‘吃’进去什么东西。”周教授问出了自己关心的点。
董文斌微微一愣,不过很快给出了答案:“ra-re的活性和周期的确很难控制,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不直接去控制ra-re的活性和周期,而是利用另外一个菌种re-s来控制。”
董文斌不用多说,随着两个菌种的结构被放到投影上,在场的教授们已经看懂了这其中的关系。
又一个很创新的方法,get到了。
“那我再来问一个问题”,周教授眼神发亮地又问:“根据你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ra-re菌种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这个问题在后期的实验、乃至应用当中,如果克服这一点?”
董文斌继续回答:“目前菌种的确不稳定,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菌种,针对菌种稳定性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n代培养,通过n代基因组记忆和基因强化来最终实现菌种的稳定性,包括作为诱导菌种的re-s也是。”
顿了顿,董文斌又道:“目前我们的培养刚刚进入第3代,根据现在的参数检测建模,预计在第7至8代的时候能够达到合理稳定状态。”
这些都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答辩内容里有的。
这会儿董文斌终于明白宁夏为什么说让他们做汇报t的时候别做得太满了,可不得留下一些空间对付答辩么。
“我也来问一个问题。”
……
在场其余的评委也开始提问。
“我想知道,这类菌种,除了之前你们汇报中提及的应用范围,是否还考虑过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