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 99 章

八零年代创业忙 momocha 5122 字 2022-10-18

宋泠当时搬到鹏城的时候,黄小蕾哭得不行。宋泠哄了好久,和她伸手拉勾发誓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这才把小姑娘给哄过来。现在她也经常和黄小蕾打电话,两个人嘀嘀咕咕,聊八卦聊动画片聊明星,就是不聊学习。

这让宋泠很满意。

学习,有乔渡一个人盯着她就已经够了!再多一个,她可承受不了。

乔渡送给她的是自己做的手工航模,上面还写了祝宋泠泠12岁生日快乐,宋泠很满意的把它放到了自己房间的书桌书架上。然后她撕开包裹,纸箱下面还垫了几本学习资料。乔嘟嘟同学把自己初二初三上半学期做的所有的试卷都复印了一遍,整整齐齐的码好,再用订书机钉上,厚厚一本寄给了她。

宋泠:………

叹了一口气,这期末考试自己要是没有把康子欣给压下去,她都觉得自己对不起乔渡的这一片心。

生日那天,宋泠穿得漂漂亮亮的,中午去和同学们一起吃麦当劳。

她也没有请几个人,就只有周乐天,和何君。

鹏城的这家麦当劳是全国第一家,去年开业。开业当天人山人海,从香港紧急调过来几十个店员来救场,当天的营业额据说达到了40万,十分惊人!

宋泠点好餐,和周乐天一起拿回了座位。

何君还在怂恿她:“你真的不和服务生说你今天过生日嘛?说了才有生日帽!还能去生日专区!。”

她之前看到小朋友们在麦当劳里过生日,就可羡慕了,带着生日帽,热热闹闹。

宋泠死命摇头:“不要,我又不是小朋友了,有点尴尬。”

就让她过一个安静一点的生日吧。

何君有点遗憾,但是看到眼前的牛肉汉堡,又高兴起来。

宋泠其实更爱吃肯德基,但是重生回来这么久,也就只吃过一两次麦当劳,因此也吃得津津有味。

周乐天说:“要让我天天吃麦当劳,我也乐意。”

可惜他爸走之前还让陈阿姨盯着他,他必须每天乖乖的回家吃饭。陈阿姨做的菜也挺好吃的,他每次想着要不在家先吃一点儿,然后再来麦当劳吃一顿,但是每次在家就已经把自己吃得很饱了,只能痛苦的和麦当劳叔叔说再见。

宋泠嗤笑一声:“行了吧,你要是每天真的只有麦当劳可吃,那估计就又不想吃了。”

“宋泠泠,我们待会儿去不去儿童公园呀?你以前过生日,我们都要去人民公园里的小游乐场的。”

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呢,这是属于他们的美好童年。

何君有些羡慕:“你小时候就每年都过生日啊?”

宋泠有些得意,矜持的点点头。

“她妈每年都给她过生日!还专门请我们吃饭呢。”周乐天替她宣扬。当时凭这个,宋泠泠就是班上最让人羡慕的小朋友。

“真好!”何君狠狠的咬了一口汉堡,“我爸妈就不。不过我们家有四个小孩,也没办法每个人都过。”

宋泠和周乐天都有点惊讶:“你兄弟姐妹那么多呢?”

不是要计划生育吗?宋泠都还记得当时有一个桂花塘村的亲戚,好像是堂姑,超生了,然后为了躲避计生委的人在她们家住了两三天呢。

何君不以为意地耸耸肩:“我们潮汕人嘛,家里小孩都多,而且一定要生个儿子。所以我排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

她挺乐观的,“不过我们家还挺好的,我爸妈对我们姐妹和我弟弟是一样的。可以做到相对公平。”

三个人边吃边聊。

直到周乐天看着对面的角落,忽然之间弯下了腰:“快看,对面不是康子欣吗?”

宋泠回过头去,果然是。而且和她坐在一起的男生也是她们的同学,康子欣的辅导对象陈发。

她看着周乐天躲躲闪闪的动作,有些无语:“你躲什么?”

周乐天一想,也是,有什么好躲的?

他刚想直起身,却看到康子欣和陈发已经吵了起来,气氛似乎不是多么的融洽。

陈发的声音比较大,偶尔有个几句飘到了他们三个耳朵里。

“……你就是觉得我笨呗……去和老师说啊,谁稀罕……”

三人竖起耳朵来正听得认真的时候,陈发已经站起身拽着自己的书包往外走。三个人忙不迭的回过头来,低下头,这时候宋泠才理解了周乐天躲闪的意义。

太尴尬了。

好在陈发似乎没有看到她们,气冲冲的就出去了。

“还好还好。”周乐天摸了摸胸口,然后就看到康子欣正冷冷的看着这边。

三个人:……

康子欣收拾好自己的书包,走了过来。

宋泠想着要不要对她笑一下或者是打个招呼什么的,结果这小丫头对三人视若无睹的走了过去。

如果在以前,他们肯定会觉得康子欣未免也太傲了。但此时却只觉得挺好,免得尴尬。

却没想到,康子欣又回转过来。

她的下巴依然高高抬起,但是眼圈却有些红,开口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忽然对他们说这个干嘛?

宋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最后只能干巴巴的说了一句:“噢。”

“这次期末考,我肯定还是第一。”

宋泠:……

“这个嘛,就不一定了。”她弯起嘴角露出一个假笑。

康子欣不理会她,或者说根本没听,直接就转身走了。

三人面面相觑。宋泠默默的翻了一个白眼。康子欣同学的性格,真是一点都不讨喜。

……

宋泠过生日的时候,锦玉服饰新工厂的招工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

自从政府允许农民脱离自己的土地前往城市打工之后,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农民从全国各地赶到了南方沿海一带的经济特区,希望能在这里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

他们从田间地头进入到了现代化的流水线中,成为一颗一颗虽渺小却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支撑起这一波大改革大建设的基石。

莞城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吸引了许多的港台外资来这边设厂,因此来这里找工作的工人也是最多的。无数的农民工或是被自己的老乡引领进入到相熟的工厂,或是在每一家工厂门口,看他们贴出来的招工启事,企图试试运气。

锦玉公司的厂房大气,在贴出招工启事的时候,就吸引人一波人来。

行政和人事在门口摆上长桌,等大家来报名。第一天,宋锦来特意来看了一下。她坐在长桌里,和行政人事们做一样的工作。

工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她们包围了起来。

“招工不?”

“招!大家先安静一下,听我说。”宋锦拿起小喇叭,“懂缝纫技术的在左手边报名,不懂的在我右手边报名,大家不要急。”

“你们这是什么企业?香港的?台湾的?”人群中有人高声问。

“我们就是咱国内自己的企业。”

人群里似乎有些失望,莞城开发这么些年,工人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都觉得外资和港台企业的待遇要更加好。

“不过你们放心,”宋锦拿着大喇叭微笑着说,“大家看看我们后面的工厂,我们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店面,保证你们不愁活干,加班同样有加班费,还有奖金。并且我们有食堂和宿舍,所有的福利和外企都是一样的。”

她把喇叭拿给旁边的人事,让她讲解一下他们工厂的薪资和福利的详细内容。

随着人事的讲解,工人们也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认真的听着。听着听着,就觉得好像还不错。要不,先报个名吧?看看后面崭新的厂房,应该的确是有实力的。

有人第一个报了名,自然也就带动了后续的,一天忙下来,宋锦就没停过,嗓子都喊哑了。

到了收工的时候,她听到旁边传来了几声车喇叭响。望过去,一辆破破的桑塔纳停在了路边,摇下车窗,周路明正坐在车里面,看到她的视线玩过来,勾起嘴唇,露出笑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