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慢夏 时雨花洲 1129 字 2022-10-18

姚奶奶老伴儿去世得早,儿子在外省工作,有个小女儿在镇上成家,时常拖家带口的过来看看。一个人的饭不好做,沈念敲门时,老人家正打算拿昨天的剩米饭炒炒对付一顿。

“奶奶,我把鸡汤上面一层油撇掉了,您放点青菜和调味料就能喝,不腻的。”

邻里间互送食物在镇上是稀松平常的事,姚奶奶也没推拒,把汤碗搁餐桌上,笑容可掬地问沈念:“傍晚有空没?奶奶最近嘴里没味道,想炸点糖果子和麻角,你要没事就过来帮帮忙,好歹咱俩还能聊聊天。”

“行啊,面您就别弄了,我在家和好端过来。”

午饭的菌菇老鸡汤被沈念弄成三鲜锅,天热懒得炒菜,索性把想吃的一股脑儿丢鸡汤里煮,搭配一碗隔水蒸熟的白米饭,倒也吃得尽兴。

“要是老爸在,说不定还得嘬上二两小酒。”

刚参加工作时,沈念和室友租的是老旧小区,楼下有家外地人开的餐馆,三鲜锅仔乃是一绝。不仅价格实惠(一锅三十五元),味道也极其鲜美。

沈念和室友两个食量不算太小的女生,每到周末就整一锅回家,中午把里头的菜吃个精光,晚上在汤里煮挂面,经济又美味。

他家的三鲜锅仔内容十分丰富,沈念曾无聊地数过,里面有鸡肉、蹄膀、火腿、鹌鹑蛋、排骨、咸肉、大白菜、黄豆芽等十余种配菜。即便第二顿是用剩下的汤煮面,面条吸足肉汤的香味后,也比许多饭店的鸡汤面更好吃。

后来沈念和室友换到环境更好的小区住,搬家那天店主对两个女生说,有空记得回来玩,他的餐馆对她们永不涨价。疲于奔命的二人,打离开就再没回去过,唯有三鲜锅仔的味道,永远保存在记忆里。

直到沈念收拾好准备睡午觉,齐云笙才抽出时间给她打电话,问她下午有没有事要忙。

“有啊,姚奶奶让我帮她炸麻角。”

闻言齐云笙不禁失笑:“究竟是你嘴馋还是奶奶嘴馋?”

“当然是姚奶奶。热天我又不喜欢碰油腻食品。”

“我先歇会儿,等傍晚天凉快了再过去。”

他对于来老院找沈念这件事,表现得太过于自然。沈念俏皮地开起玩笑:“你们医生都这样吗?把蹭饭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那你不要麻烦了,晚上请你出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