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吴拓崎摇了摇头,“没关系,我们尊重各方习俗,再说拜祭纪念碑这种事,比起形式,更重要的是心意。”

当他们来到纪念碑林的时候,发现来这里的人真的很多,进去还要排队,所有民众身着白色传统正装,他们或怀抱鲜花,或手执檀香,还有带着酒来的,不一而足。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穿着军装或者警服、胸前带着白花的人,有些甚至已经十分年老,穿着磨得破旧、洗得发白,但依然干净整洁的军装,脊背依然笔挺。人们默默给他们让道,微微低头表示对为了保护人民曾经或正在承担重担的公职人员们的敬意。

这些军人和警察大多带的是酒,他们走过牌坊,便毫不犹豫地走向了南侧的碑林。

纪念碑林的东西两侧有两个牌坊,像是两个大门,告诉到访的客人,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纪念碑林的地界了。牌坊由一条宽大的主路联通,横贯东西,正好将碑林分成两个部分。

“碑林分座南北,南边是烈士碑林,北边是大事件遇难者碑林。”

颜澈他们带着查尔斯一行人先向烈士碑林走去。

“纪念碑林最初不叫这个名字,它们起源于明朝,明朝皇帝为了纪念为国征战牺牲的名将的。”公孙禹指了指一排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石碑,“后来我们建国后没有推倒,在这个的基础上增加了纪念碑林刻碑的范围。

“这些石碑上的名字都是牺牲的公职人员,包括警察,消防和军人,还有牺牲在境外的外交人员,都是按照年份排的,有些比较知名的事件和战役还会有简单的描述。”

他们依次走过纪念几场著名战役的石碑,吴拓崎声音清朗地为不知道的人解说每一场战役。

旁边有几个跟着父母来的半大孩子,十分认真地听着吴拓崎的解说,他们的父母见此也没有催促,反而跟在后面一起听。

随后,颜澈几人做着他们今天要做的事,他们神情肃穆,将带来的祭品放在碑前,躬身揖拜,然后前往下一个石碑。

走了没多久,他们看到了一位刚刚在牌坊外看到的、年过古稀的老人。普通人也许看不出他的特别,但是,颜澈等人从他手上茧的位置判断,这是一位已经退役的天策老前辈。

他站在石碑前,小心抚摸着石碑上的名字,神情专注,脸上的表情似笑似哭。

周围的路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下意识放轻了脚步,将手中的鲜花轻轻放在碑前,不想打扰老兵与战友难得的“相聚”。

老人仿佛累了,他盘腿坐下,从带来的背包中拿出几瓶白酒,给自己倒了一杯,随后手腕一翻,将酒倒在了石碑前,一股酒味随着淅沥沥淋下的酒液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