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王寡妇此时已经凭自己能力做到了药房掌柜的位子,正是充满干劲,听到沈旖叫她进府,起初是不大乐意的。可一想近日传遍大街小巷的风言风语,对药房的生意多多少少都有影响,王寡妇把账本一收,交代了伙计,一身轻装进了沈家。

时隔数月再见,又仿佛过了几个春秋,彼此打量,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王寡妇感慨万千:“还是要喊你一声夫人,可这夫人,又不一样了。”

世子夫人,又哪里比得上国夫人威风。

到了这时候,王寡妇就是再蠢,也能嗅到一丝不对劲了,郊外那座大宅子,还有神秘英俊,瞧着就非一般的男主人。

然而人得知分寸,不能触碰的,那是闭口绝不能提的,心里再想,也绝不能表现出来。

沈旖其实对称呼已经无所谓,叫夫人,叫大小姐都可,反正都比娘娘好听。

“你的那本风土人物志可还在?”沈旖在王寡妇家借住,闲来无事,看过这书,里头描写的风土人情,以西南,西北那边为主,尤为详尽,不仅能学到不少知识,于兵事上,亦是有所益处。

那书,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写得出来的,必是四处游历,且极有见解的隐士。

寻常人更是瞧不出此书的珍贵。

多了一世记忆的沈旖,很清楚周肆看到这书会是怎样的反应。

说来也是运气,王寡妇家里很多物件都在那场大火中烧没了,极少部分幸免遇难的,真就有那本最易烧着的书。

这书,也是王寡妇家里唯一一本,王寡妇父亲早年从友人那里购得。因是父亲遗物,听到沈旖提到这书,王寡妇迟疑了片刻,才道:“在是在的,就是封面烧着了,灰扑扑的,莫说卖钱了,便是送人当柴火烧了,人也嫌弃。”

“我看你倒是不嫌弃,还能收着。”

沈旖回了这么一句,王寡妇神色一怔,干脆直言:“我父留给我的一点念想,怎能嫌弃。”

沈旖点头,表示能理解,继而道:“若是这书能有更好的归宿,发挥更大的作用,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