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恒亲王 蓝色草原 1414 字 2022-10-18

“虽然万岁好学如此,但您今天已经巡查了河岸一天,身子已是疲了,不可与往日相提并论。万岁还是早些休息吧。”高士奇劝说道。

“也好。那老师也早些回房休息吧,千万要保重自身。”康熙笑道。

高老师虽然并非两榜进士,但也学问深厚,乃是他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除了皇祖母,高老师是少有的发自内心真正关心他、爱护他的长辈。这又是一种他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情谊。

一恍之间已到十一月,太皇太后命人送来的冬装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十一月二日,康熙再次在南京谒拜明太-祖陵,他亲自写了祝文,派遣官员前往祭奠。这些日子里,他住在金陵城里,望着那座破败的明故宫,有感而发,写下来《过金陵论》。

“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明未到三百年而亡,实乃朕之鉴。”康熙感慨道。

“唐太宗皇帝曾经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万岁能以明亡为鉴,兢兢业业,日加儆惕,着实是明君之为啊!”高士奇恭维道,“您这些日子夜夜操劳,为黄河两岸的百姓奔波操劳,实乃万民之福,国家之幸啊!万岁必能铸万千功业,成千古一帝。”

“那还望老师能与朕共勉,做朕的文贞公。”康熙笑道。

“臣遵旨,臣必将尽心尽力,辅佐皇上。”高士奇一同笑道。

康熙感慨道:“那日,朕见江宁知府于成龙,觉得他廉洁自励,当为百官效仿的典范。更何况他和清端倒是名姓相同,两者又都是清廉之人,倒不失为是一段佳话。老师以为呢?”

高士奇语气淡淡:“微臣倒是对这位活着的于大人没什么了解。只是那日靳大人回辞别,微臣倒是看到这两位大人似乎是闹了些不愉快,却也不知道缘由。至于清端公,实乃吾辈之楷模。”

康熙听这话,就知道高士奇是不太喜欢现在这个于成龙了。也是,于振甲乃是辽东望族,又是在旗的汉人,受祖先恩荫。可以说,除了长着一副汉人的相貌,他已经是个完完全全的满人了。而高士奇、靳辅这些进士考上来的汉人则大有不同,他们出身贫苦,又有两族之间的差异,自然是相看两相厌。如今满汉两族还是尚有矛盾存在,看来曲阜之行是势在必行了。

紫禁城,阿哥所。

“汗阿玛已经到过曲阜孔子庙了,应该快回来了吧?”午休时分,五阿哥用手托起腮帮子问施延圭。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万岁爷此举真是令人震撼。”施延圭感慨道。

十一月十八日的时候,万岁爷到达曲阜孔子庙,在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亲书“万世师表”,免除曲阜县明年的地丁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