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况下,究竟怎么才能让程远吃亏呢?
谢妩想,无非是几点,名声、钱、粮和人,两王出事,外头程远的名声已然有损,而此次赈灾,加上大行皇帝的丧礼,还有新帝登基大典,全都是烧钱的事情,程远能动用的现银只怕是不多了,本来夏粮之后便会有一次交税,但以现在的情形,今年的税只怕是没那么容易收上来了。
士族的势力分管各地,只要借口拖延一二,卡着税和粮道,不需多久,程远就要养不起兵了。
大雍半数以上的良田都归士族所有,大粮商背后都是有士族撑腰,此时两方对立,程远哪怕手里不缺银子,也难买到粮,她不把银子给程远,而是直接让凉州的商队往京城送粮,也是因为这个。
谢妩知道程远肯定也有应对的法子,只是她既然已经明白其中艰难,又怎么肯袖手旁观?
而且,雪中送炭多好呀,让千岁再记她一份恩,等攒够了,让他不以身相许都不行。
谢妩嘴角翘起来一点,得意的像个小狐狸。
另一边,程远的反应并不比谢妩慢,他才是处在风暴中心的人,站到人前来的风险,他早计算过许多,钱粮他的确都缺,但办法也早就想好,只是还不到时候。
而眼下最让他困扰的,不是名声也不是钱粮,而是各地官员对政令的执行力明显都在下降,这又是一次来自士族的反击,傲慢的表达着失去他们的支持,这个国家都无法运转的事实。
程远将又一延迟了几天才送来的奏折丢到了一边,提笔拟了一道开恩科的旨意,他笔锋锐利如刀,一笔一划都像是要从柔软的笔尖劈开绸面。
最后一笔落下,千岁拿起玉玺盖下。
官,也不是非要士族来做。
这道旨意一传出去,可以说是天下皆惊,因为圣旨里,竟是不再限制每个学宫的参考人数,参考也不再需要学宫的荐书!
要知道以往学宫每逢科举,都是有限额的,还需要先得到先生的荐书,寒门子求学本就艰难,这其中又少不了士族插手,因此朝中寒门出身的官员与士族官员比起来,数量实在少得可怜。
天下寒门子都为之轰动,可以王奕为首的士族官员却都不由在心里嘲笑程远,科举的确是打开了寒门做官的口子,但如今大雍不仍旧是士族说了算?
寒门竖子,即便是读过几本书,又有多少见识能力?也配与他们争长短!
虽也有人担心,但大多士族却都听不进去。
士族与寒门,云泥之别,程远想用寒门子取代他们?
且看吧,看这位九千岁以后如何出丑!
谢氏没跟着王奕他们掺和,谢铮在书房与儿子和孙子们一道说话,他已经从族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只问谢珣:“你如何看?”
谢珣不像王奕那样乐观,他眉头皱紧,说:“我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来他身为士族,是应维护士族的,程远准备开恩科大肆选拔寒门官员,这无疑是触犯了士族利益,但要谢珣认同王奕等人的做法,谢珣却也不能,不然他也不会不跟着掺和。
谢铮也不强求他非要有个答案,又问谢琼:“你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