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闲着也不能什么也不干,浪费大好时光,那就来扫盲吧。
学字这事大家熟,在余槐城外,他们便学了七日字, 哪些小娃子脑子灵, 学得快, 年纪大些的就不行了, 每每听见四娘子和文先生的声音就昏沉欲睡。
如今听说东家也要教他们认字, 心中一紧,希望待会自个可别睡过去才好。
顾月照教的是繁体字,她之前见过四娘和林诺的字,和现代的繁体字相同,繁体字她会认,也会写,简单的教学没问题。
她穿越的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书写系统, 各国已经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她也不是没想过教学简体字,简体字书写简单, 易记好学, 怎么想都比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好学得多。
在一个已经在各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朝代,如果她不能将简体字推行至各国,简体字不被大众熟悉, 无法与外界交流,反而不符合符合这个时代的大流,那么如今把教学重点放在简体字上就是另一种形式上无用功。
而推广一种汉字哪有那么容易的,倒不如遵循传统。
当然,简体字还是要学的。
她想得清楚,以后要发展肯定少不了各种书面的指导,而这些书面内容极大部分肯定都是来自商场里购买的书籍。所以她打算等安定下来后,建一座学堂,专门建立简体字这门课程,培养人学习简体字,用于翻译各类书籍。
简体字可以作为一门辅助课程教学,但是算数肯定要用阿拉伯数学的,她实在难以忍受用繁体字编写的账本,想想就头皮发麻。
如今这种所有吃喝穿用都靠她在商场买,再提供给众人的法子,显然特别的不科学,不过特别时期的无奈之举罢了。
她观此处地理位置不错,离余槐县三日的路程,后面山上在这么旱的时候有雪,证明此处水气充足。
待她过两日去山上探探,看看能否寻到水源,若是能找到水,她也不想继续往南了,越往南走,水的问题渐渐得到解决,饥荒却越闹越严重。昨日四百难民就差点让她这点人折在路上,南下面临的困境只会更多。
既然想定居此处,就不能再延续现在这样畸形的供给方式。
村民们应该耕地、开店、与外界互通有无、自力更生,让经济绽放活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长久的生活延续下去。
她的角色应该是个宏观的领导者,不应是事事俱细的管家。
要发展这个小团体的经济,学习发展各种技能很重要,她可以提供先进于这个朝代的技术,文化,知识。但这切都需要他们去学习,去融合,要学会这些知识最好能认字读书,所以扫盲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