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明庭打消了这个念头。
宣帝不是自诩为慈父么,他就好好地当个“孝子”!父慈子孝才是一段佳话啊!
再说,宣帝对不起那么多人,必定要让他亲自尝一尝苦果才行。
明庭按摩更卖力了,最后宣帝舒服地睡过去,明庭蹑手蹑脚地走了。
这一觉宣帝一直睡到傍晚,醒来后问了时辰,宣帝坐起来。
居然睡了这么久!
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睡得这样舒服了,可见齐王的确是跟人学过按摩,私底下费了心思的,比宫里的太医还要管用。
我儿孝顺!没有白疼他啊……
宣帝睡了一觉神清气爽,心情也很好。
想到明庭对王家嫡女的在乎,宣帝又叫人挑了一些进贡的锦缎和一匣子可以做头面的红宝石,送去了王家。
儿子都不再咸鱼了,他这个当父皇的必须推一把!让王家看到齐王盛宠在身,叫他们动心!
王家这次是真的见识到了齐王有多受宠。
玉如意、珊瑚树、翡翠屏风和珍珠,这大手笔,让人惊叹。前三样随便拿一种赏赐人,都是相当重的恩典,宣帝一下全赐了。
特别是翡翠屏风,精妙绝伦。
上面雕刻着春夏秋冬四景,无论是行走的人、河中的鱼、盛开的花,都栩栩如生,这样的精品只有皇家才有。
特别是听送赏赐来的公公说,齐王如何跟宣帝说自己多看重王姑娘,宣帝又是如何大方,反正好话说了一大堆,听得王母更是高兴。
因为宣帝起了头,王皇后和颜贵妃也跟着赏了一波,别的娘娘也根据位分赏赐了东西。
没想到,这边的赏赐还没收拾妥帖,傍晚宣帝的赏赐又来了。
“这红宝石真好,又漂亮又衬肤色!”
王母决定,请最好的工匠给王玭做一套首饰。这些宝石颗颗饱满,一颗就很难得,更何况有一匣子。
还有之前赏赐的珍珠,做首饰正好,而且还对应王玭的名字。玭,珍珠。
“齐王真是贴心啊——”王母对明庭赞不绝口。
至于他这两年传出的那些恶名,王母直接忽略了。
皇家子弟哪个没几分傲气呢?更何况他又是从小被宠到大,这孩子没有杀人放火已经很乖了!
看到王母的心已经开始偏了,王父咳嗽了两声。
不能这么容易就被收买,女儿是亲的,女婿是外人。
虽然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可也不能这么轻轻松松地被糖衣炮弹收买!
“女儿你放心,我不像你娘。”王父跟王玭保证道,他必定是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家孩子这边,绝对不会这么快胳膊肘往外拐的。
明庭晚上跑到李家蹭饭,这已经是第三回了。
李纲对这事儿很没辙。
王府没有厨子吗?听说齐王出宫,宣帝怕他吃不习惯,特地赏了两个御厨。
王府里什么山珍海味没有?齐王为什么非要来李家?这要是被人知道,还不知会传出什么难听的话。
他可是只忠于皇帝陛下的!
跟王爷走这么近,别人怎么看?还以为他是齐王党呢!
李纲含蓄地跟明庭说,请您高抬贵手,别上门了。结果,明庭转头就跟李家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告状。
老人家都喜欢长得标志的年轻人。
齐王性子和善,没什么架子。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那么大的王府,吃饭连个陪伴的人都没有,多么可怜啊!
特别是明庭说自己从小就孤单,没有同母兄弟姐妹,平时还得维持王爷的形象,不能像寻常人家的孩子一样跟父皇和母妃撒娇,老太太就觉得他可怜极了。
原来王爷也有各种烦恼和苦衷啊!这孩子就是太渴望家庭温暖了!
老太太反过来劝李纲,别太冷漠无情了,当官当久了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有。
李纲听了母亲的话,差点儿喷血。
明庭一出生就被封王,封地最富庶,齐王府比东宫还华丽,更别提皇上隔三差五地赏封,这种人哪里可怜了?!
有没有搞错啊!
可怜的明明是他们这种出身不高,必须努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啊!
他都快50的人了,天不亮就要去上朝打卡,天黑才回来,兢兢业业地给皇帝打工,他才可怜啊!
“要是李大人不喜欢我来,那我不来就是了,免得让李大人不快。”
明庭站起来,笑容苦涩。
他跟老爷子和老太太告辞,语气中带着浓浓的遗憾,说自己以后大概吃不到这么美味的手擀面了。
看到俊美少年委屈的眼圈都快红了,老爷子板着脸批评李纲,老太太更是让他留下,“想吃啥就跟在自己家一样,别客气!我看今天谁赶你走!”
李成洋也觉得亲爹太小气了。
明庭上门次次不空手,还给他带了很多有意思的书,他可喜欢庭哥了。
难道王爷不是人,就不能交朋友吗?
看着家里老老小小都护着齐王,李纲异常憋屈。
他就不懂了,明明齐王是个暴躁性子,怎么在他爹娘面前伪装得那么乖?这才来了几次,就把二老收买了。
要不是明庭是皇子,看老太太对他的稀罕劲儿,她还真想多认一个孙子……
这叫怎么个事儿!
李纲急得上火,就怕别人会误会。可头上顶着“孝”,他也不好违拗父母亲大人。
最后还是李成远劝他,说清者自清,身正不怕影子斜,李纲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不过,他还是上折子,老老实实地把齐王经常跑他家蹭饭的事情,汇报给了宣帝。李纲也是想请示一下宣帝的意思,希望他能管一管齐王。
李纲不知道的是,宣帝对明庭的表现很满意。
吏部,负责官员升迁,齐王真有眼光,直接挑了吏部尚书下手,不知道其他儿子还坐得住不!
宣帝折子上批复,说齐王大概是一个人住王府孤单,既然他喜欢到爱卿家里去,爱卿就多一双碗筷,别太小气。
看到宣帝的回复,李纲彻底没辙了,只能接受现实。
对宣帝的想法,明庭不在乎,他在意的是太子。
渣爹靠不住,大哥人品比渣爹过硬,他还是跟太子混吧!
抽空,明庭直接到东宫跟太子皇兄表忠心了。这辈子他就是贤王,辅佐太子,别的人他一概不认。
听了明庭这种直接又豪放的话,太子忍不住按了按太阳穴。
哪里有这样把什么都放明面儿上的?对他忠心,别人都不在乎,那父皇呢?这话让人听到还得了!
“太子哥哥,我说的是真的!”
见太子一副很头疼的样子,明庭站起来,竖起右手三指。
“我关明庭对天发誓,这辈子只忠于太子皇兄,肝脑涂地,万死不辞!除了太子皇兄,我谁都不认!”
古人重誓言,太子见明庭立下重誓,哪儿有不感动的。
“你啊你!说话也不注意,幸好孤这里没有旁人,否则会引起非议。孤知道你性子爽直,平时不拘小节,可是隔墙有耳,还是要小心一些。”
太子比明庭大10岁,对这个弟弟倒是很疼爱。
颜贵妃一直对王皇后非常恭敬,经常到长乐宫,一呆就是一天。明庭受她影响,小时候也老跟在太子身后,天天喊太子哥哥。
比起其他的弟弟,太子和明庭关系更好。
现在他亲舅舅的女儿还是明庭的未来王妃。
本来就是兄弟,以后还有王家这一层关系,他们就更亲密了。
太子这几年过得不太舒心,宣帝对他严厉的有些苛刻。
他如何不知,父皇是想让齐王跟自己打擂台。可因为明庭性格原因,擂台一直没打起来。
现在他又亲自上门解释,还表忠心,太子自然是高兴的。
如果可以,他也不希望站在明庭的对立面。
齐王去东宫,兄弟俩在书房聊了很久的消息,宣帝很快就收到了。
他本来就对明庭抱有很大期望,一直关注着这个儿子。
没想到明庭做事三天打鱼两天,刚撩了吏部尚书就不管了,现在又去东宫,完全没个章法,他这是要干什么?
哪怕是宣帝,对明庭的这番操作也是看不清摸不透。
他喊来明庭问他,明庭大大咧咧地说,“儿臣跟太子皇兄表忠心啊!”
他实话实说,宣帝反而觉得,齐王这一招很高。
他大概是担心自己跟吏部尚书走得近,引起太子的警惕,才故意去东宫麻痹太子。
“做的不错,你们兄友弟恭,朕非常欣慰!”宣帝笑眯眯地说道。
一看他的表情,明庭就知道宣帝想歪了。这种天天揣测人心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事情他能给你搞出三十六计出来。
旁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科研人员看山看水是分析物质构造,到了皇帝眼里,就是一场大戏。
难怪没几个皇帝高寿!
享受最高级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最后还早死,真是死得很有道理!
明庭照例给宣帝推拿了一番,又薅了一些古籍和书画走,出宫就送到了王家。
宣帝心情好,也没关心明庭拿了什么,等回头一问,他头都要秃了。
挑的都是孤本,他还打算找机会给俞瑾的,怎么明庭眼光这么好?!
宣帝能怎么办?
毕竟齐王是他最“宠”的皇子,他这个父皇如果太小气,岂不是证明宠爱是假的?宣帝心疼,却还要当成没事儿人。
明庭当然是故意的,俞瑾现在的身份是陈侯的外室子,可他的屋里处处是精品,随便一样都价值千金。
不好意思,虽然你的身世可怜,但我和我娘也是无辜的。
明庭拿走的,都是反派在男主那儿看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