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以后李晟身份曝光,不知道家里人会不会吓着。
太子性格太活跃,也是很吓人的啊!
李晟和明庭结拜为兄弟后,就更不把自己当外人,闲暇时候经常往他家跑。
这次,李晟来的时候,明庭家院子里堆了很多煤渣,他正和家人一起,穿着粗布衣服做煤球。
“庭弟,这是何物?”
李晟从来没有见过煤球,只觉得很稀奇。
明庭洗了手,跟李晟介绍自己找人打的蜂窝煤炉子。
“取暖?煤球?还有蜂窝煤?”
在看到明庭演示的煤炉子烧水后,李晟大开眼界,“这可是个好办法啊!”
冬天取暖一般都烧炭火,可是炭火太贵,普通百姓家和穷人家根本用不起。如果换成蜂窝煤,就会便宜许多。
等明庭跟李晟讲了一个蜂窝煤的成本只要几个铜板,他差点儿惊掉下巴。
“怎么样,大哥有没有想法?”
明庭胳膊肘撞了一下李晟,“冬天可是要到了,如果我们能买座煤山,做煤炉子和蜂窝煤,一定能大赚一笔。”
李晟想的更远,如果能在冬天到来之前,大力推广煤炉子和蜂窝煤,今年冬天百姓们就不用担心大雪天了。
只是,这方子是明庭想到的,他要是直接让人上交,太强人所难。
哪怕自己是太子,也不能以强权逼迫人。
更何况他现在的身份明庭还不知道,李晟也不想失去这个义弟。
他想了想,决定跟明庭合作赚钱。
到时候,他把自己赚的那一份交给父皇。
“大哥要是有认识的朋友,也可以拉进来,大家一起发财,一起赚钱。”明庭继续说道。
“否则,以我们两个人,未必能护住这买卖。”
“不用,家父还是有些身份,这生意我能护着。”李晟摇摇头。
他是太子,谁敢和太子抢生意呢!
两人商议了很久,最后李晟出九成启动资金,明庭出技术和一成资金。
因为有影卫跟着,他们合作生意的事情不到半天就被皇帝知道了。
先前知道太子居然学江湖人士,跟明庭结拜为兄弟,厉帝哭笑不得。
不过,影卫汇报太子在明庭家很开心,他的家人对太子很好。
厉帝沉思了很久,还是默许了这件事情。
现在他们倒腾煤炉子,要是百姓们真的能在寒冷的冬天用上暖和的炉子,这是件大好事。
“苏尚书真是教了个好学生啊!”
厉帝很快拿到了煤炉和煤球。
取暖效果非常好,还能煮饭烧水,一炉多用,对百姓的帮助很大。
既然两个小家伙商量好了一切,厉帝很想知道,这件事情太子能做成什么样。
他特地批复,卖给太子一座京郊不远的煤山。
之后,李晟简直忙成狗。
明庭只出技术,别的他一概不管,这事儿又在厉帝那头挂了号,李晟只能督促自己坚持。
看着小太子被明庭忽悠上贼船,在京城和煤山之间往返,要么去盯蜂窝煤质量,要么去抽查煤炉子,还要寻找销售渠道,同时也要宣传使用时家里要通风,不然会煤气中毒……一国太子马不停蹄,忙得不可开交,奉天忍不住感叹。
“老大,其实小太子也没那么糟糕呢!”
“太子品性的确不错。”明庭也是想借机会考察一下太子。
他的第二个报恩对象是小太子,可是报恩的方式有很多,明庭制定了两种方案。
如果李晟是个贪图玩乐,扶不起的阿斗。
明庭就打算当个掌握实权的权臣,把控朝政,只要维护李晟的政权稳定即可。
他会让小太子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再帮他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可现在,李晟是个心怀百姓,比较善良的太子,明庭就会采用第二个方案。
他打算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导太子,辅佐他,让李晟成为垂名青史的一代明君。
李晟并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在明庭那里得到了好评。
煤炉子的事情没忙完,明庭又邀请他在家里感受了一下火炕。
事业心被明庭激发出来的小太子,立刻把这件事情揽到在身上。
李晟找工匠进宫给皇帝、太后和皇后垒了炕,把火炕推广开,目标是争取今年先让京城、京郊和北方临省的百姓都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等一切都步入正轨,李晟难得休息,他又跑到明庭家。
虽然明庭家只是个两进的院子,面积不大,但是蒋小娥他们都和和气气,在一起也热闹,让李晟很喜欢。
厉帝只有一个儿子,李晟的母后早逝,现在的皇后是他的姨母。
哪怕姨母对他很好,可皇家有皇家的规矩,他很少能享受到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看到大雅和小松在蒋小娥怀里撒娇,他也很羡慕。
更别提,这里还有明庭。
他真的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李晟已经知道,明庭就是发明大纺车和纺纱机的神童。
他之前听厉帝私下里夸过明庭很多次,还不服气,以为神童肯定是眼高于顶,目中无人那种。
在发现义弟就是神童,和明庭深入接触后,李晟觉得明庭人又聪明又有趣。
他非常博学,还很开明,不像书呆子那样古板,所以李晟很喜欢明庭这个义弟。
“庭弟,纺纱机真是个好东西!”
看到蒋小娥在家里织布,李晟主动跟明庭聊起了最近一直让老大人们非常头疼的纺纱机。
也不是说明庭发明的纺纱机不好,实在是太好了,才叫皇帝和阁老们为难。
纺纱机提升了效率,平时织布,手熟的老工人三日顶多五匹。
现在有了纺纱机,再熟练的工人骑马也赶不上纺纱机的速度。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伴随效率提高,也会有一些弊病。
比如,依靠纺织为生的百姓收入会受到重创;
比如,布匹的供应量增大,必定引起价格下跌。
布价下跌将导致原材料价格降低,就会打击种植棉麻百姓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的收入缩水了。
百姓收入降低,日子过得紧巴巴,就会减少消费,舍不得买东西,又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这是老大人们最担心的事情。
这些问题,让厉帝的太极殿最近异常热闹,李晟也跟着听了许多。
当他用这个问题请教明庭时,明庭提起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
国营、民营。
明庭先解释了这两个词的不同,等李晟听明白后,他继续说道:
“国营企业,国家掌控,收益归于国库,可以根据实情制定女工的工资,布匹的定价。”
“纺纱机首先不推广,只在国营使用。国家定价,等制定的规章制度都成熟后,布价稳定后,再开放出去,给民营。”
“等等,你说的是女工?”
李晟有些惊讶。
“对,以女工为主。不但招女工,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一个月有几天休假,还得签订合同,保障女工的权益,节假日发放福利……”
“不不,你说慢点儿。”李晟第一次听到这些,脑子冲击太多,根本转不过来。
于是,明庭花了一下午,终于跟他讲明白这件事情。
先在纺织业发达的地区以朝廷的名义办厂,招聘女工。
一天工作四个时辰,一个月休息四天,提高女工的福利待遇,这是第一步。
等规定定型,市场价格也稳定,大家都接受后,再将纺纱机推广到民间。
有国营纺织厂做参照物,民营纺织厂不得苛刻女工,否则会被监督部门监察,征高额税,罚款,甚至勒令其关门。
而且有国营纺织厂做表率,女工收入福利更好,就会有更多女子愿意进国营。
那么,国营厂的优势就会更突出,拥有更多工人,生产更多的布匹棉纱,收入也是民营不能及的。
这就更稳固了国营企业的地位,国库充盈,朝廷只用等着数钱。
当女性开始创造价值,并且不比男性少,百姓看到女子也能挣钱,就会慢慢改变重男轻女的念头,生女童被溺死被弃养的现象会逐渐减少。
而男女比例变得平衡,单身的男性也会相应变少,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为此,明庭还举了前朝的几个例子。
朝代更迭,战争消耗了大量年轻男子,新朝建立初期,往往女性更多,社会稳定性更高。
当人口增多,重男轻女变严重,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生更多的孩子,保留男娃,来获得更充足的生产力。
可是,地里粮食亩产只有那么多。
万一遇到□□,地里粮食产量骤减,如果这时候,大量年轻男性温饱都成问题,还娶不到妻子,光棍不断囤积,最后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光棍们都去当和尚。
因为寺庙不收赋税,壮劳力不事生产,反而一个个出家,会导致佛教兴盛。
百姓拜佛信佛,宗教掌控大量资金和民间信仰,而壮劳力的减少,对生产也带来极大影响,国家赋税难收,国库空虚,造成恶性循环。
另一个,光棍太多,大量年轻男性聚集起来,很容易搞事情。
生理特征决定了男性的攻击力远大于女性。
当温饱问题无法解决,生理需求也得不到缓解,光棍怨愤积累,会酗酒、赌博、打架闹事,很多人变成游民、流/氓,甚至落草为寇,社会治安变差,最后就容易暴动起义。
所以,女性地位的提高,关乎到民间重男轻女的思想改变,性别比例的平衡,关乎到国家稳定。
明庭忽悠起人来,哪怕对方是太子,也会被他绕晕。
李晟经过明庭一下午的洗脑,觉得他说的很对。
“没想到,女子地位提高,还有这么多好处。”
李晟第一次接触这种思想。
他本来年纪不大,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更高,明庭又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可以说是有理有据,所以小太子很快就认同了这个结论。
今天忽悠已经差不多,明庭就没再继续。
毕竟李晟只是太子,他背后还有个皇帝陛下。
厉帝,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
明庭只希望,一直藏在暗处的影卫能把国营和民营办厂的想法传递给皇帝,尽量多招收女工,一点点提升女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