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喟然长叹:“我何尝不希望呢?”
他无力地从袋里摸出私人印章,开始签手令。
----------------------------------------
十六铺码头戒严,数百精兵持枪赶到,把围观百姓赶了个干净。
“办案!看什么看!滚!”
他们来晚了一步。在李鸿章调动官兵的同时,一艘隐蔽的小船冲出芦苇丛,灰色的帆吃饱了风,像一只贴水飞行的鸟,极快地掠过码头边缘。
得逞的反贼轻轻一跃,逃匿无踪。
第263章
日头过午。林玉婵最后一遍清点行李清单。
十五个女孩的留学手续已经办妥, 明天一早,就要跟容闳、还有三十名男生登船出洋,成为大清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她如今已很少亲自跑买卖。每个分号和产业的分红、租金, 都会定时汇到她的银行账户, 或是派人送到小柳——她如今的总账房——办公室。
只要大清不亡, 她的“睡后收入”只增不减,完全可以低调做人, 在苏州买个园子, 过上舒舒服服的退休生活。
但,一个健全的人, 在满足了温饱和享乐之外, 总得追求点别的。
中国人讲究身后之名。那些比她成功得多的明星买办、民族资本家,极少有人满足于穷奢极侈的富贵生活。他们有的一步步捐官, 试图把自己的影响力从商界带到政界;有的出钱养文人、编书册, 弥补自己当年的科举遗憾;有的大笔花钱建设家乡, 修路、修祠、捐寺庙、办学校……
这些事,有的还有点意义, 有的纯属烧钱。但不管怎样, 有钱人都不满足于“商户”的身份, 急于做点别的。
林玉婵如今也有一些小额的慈善基金, 用在孤儿院、商会和女校。但这些小小的公益事业,和“女童留洋”之事相比, 全都显得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