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是她看准的大佬。这算是从历史书中小小做了个弊。
旁人可不太理解,一个弱冠之龄的见习买办,去年还在茶叶竞标上输与了林姑娘,怎么就得到她如此高的评价?
但也都知道,林姑娘的商业眼光一向很毒。当初她一百银元收来四千斤茶叶,进而空手套白狼、卖出七倍利润的神奇传说,已经成为博雅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常保罗早就绘声绘色对大伙讲了。
林玉婵拍板:“那好。保罗统筹,监督孤儿院工厂的运转。红姑念姑听他指挥。另外……”
昨晚祥升号伙计,见有人在仓库旁边烧纸,那吓出三魂七魄的样子倒是提醒她了。棉花易燃。存储越久,火灾隐患越大。
“另外,近来天干,棉花仓库要严防火灾。库房做好分隔,多备水缸,周围挂禁烟牌,每天定时翻检。晚间也要请更夫照看一下,花的钱走账就行。”
她安排完毕,看看众手下,问:“还有问题吗?”
众人迟疑地相互看看。
常保罗小心说:“那个,林姑娘,再确认一下。咱们博雅现在是有限责任公司,对伐?亏了钱,我等入股的雇工,也不用负债的,对伐?”
林玉婵赶紧点头:“就算有债主上门,找的也是我。你们顶多是投资归零,不会被抓起来的。”
大家展颜,纷纷拍桌子:“那就赌嘛!”
------------------------------
在焦灼的等待中,有一件事给林玉婵带来惊喜:她编纂的《原棉质量鉴定手册》,免费分发给众友商之后,渐渐开始走红。码头堆放的各家棉花样品包上,逐渐贴上了同样格式的“质检报告”。
资源匮乏的中小商贩们以此来互相比对棉花质量,省去许多试探和口舌。
手册里的检验标准,都是林玉婵从黄老头那里学到的。其实别的棉商也不缺这个专业素养。但大商铺店大欺客,不会费心去弄统一标准;中小商贩挣扎在温饱线上,没这个工夫普度众生;于是最后还是林玉婵第一个吃螃蟹,印出一个市场独家。
质检标准是有了,但也不乏钻空子的奸商,随意给自己的棉花贴上名不副实的品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