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他跟着便宜大侄子走了挺长一段路,才踏入侯府正院——这明面上是侯府,实则规模堪比一般郡王府了。
见过厅堂之中高座的靖安侯夫妇,叶珣的看法是:靖安侯靠谱,靖安侯夫人靠不靠谱就是随机事件了。
陈文竟早就写信回京,把他一通狂吹。靖安侯从老哥们那里听说二儿子出息了,他第一反应就是不信。然而等皇帝亲自派人去把二儿子接回京城,他终于知道传言不虚。
于是在二儿子回京之前,他就召集全家人商量出了应对之策:皇帝喜怒无常,心病越来越厉害,已然人尽皆知。而且皇帝今年二十八,居然落得个膝下无子。
不是皇帝生不出,而是皇帝所有的孩子都活不过三岁。这如果不是宫中环境太险恶,就是皇帝的身体有大问题。靖安侯虽然送了两位孙女入宫,也的确想借着两个出色的女孩子让家族更进一步,可如今……就挺后悔。此时面对厚积薄发的二儿子,他不免愧疚,语气着实温柔。
晚上,原主大哥和三弟分别从衙门归来,一家子在宴席上态度很是明白,他们和靖安侯想得一样:做个广受追捧的神医就好了,宫里烂摊子破事儿都积在一块儿,水太深也实在没必要冒险。
这一家子大多都挺有人情味儿,面对便宜家人的苦口婆心,叶珣按照原主的生硬语气道,“不会连累你们的,我心里有数。”
好好的接风宴因为这话而有些不欢而散的意思。
晚上原主大哥就和大嫂嘀咕,“二弟怨上咱们了。”
原主大嫂说了公道话,“换我也怨,两位娘娘进宫家里帮衬了多少?二弟都快五十的人了,可就这俩闺女。”
原主大哥也不能说两个侄女当初自愿入宫,家里见宫中水深除了送些银子就没怎么帮忙也是实情,“我以前没瞧出二弟这样在意女儿。”这话也不知是在嘲弄谁。
相似的对话也发生在原主三弟夫妇之间,倒是靖安侯老两口散席后各自安歇,连句话都懒得说。
靖安侯夫人生了包括原主在内三子一女,她和一般的老太太不一样,不偏疼儿子孙子,而是对做了齐王继妃的小女儿言听计从。
齐王妃听说纨绔二哥摇身一变成了神医,由皇帝亲信接回京城,不由心动想请二哥给宫中一直身子不自在的太妃,也就是她婆婆瞧一瞧。
齐王妃和二哥关系不好,上门央求必然被拒,就想让母亲帮着说和。
老太太自然许诺,刚刚在宴席上本想开口,两次三番都让侯爷以眼神制止,她当着儿女不敢也不能给丈夫没脸,但心里难免置气,想着明天亲自和儿子说:儿子还能拒绝她这个亲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