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

现在大阿哥还要奉皇父之命,跟他一起领兵打仗。嘴上不说,心里颇有微词。

胤祐就更不满意了,虽然康熙让他掌管镶黄旗,但谁都知道,八旗各有都统、佐领。几位皇子也就是跟着去凑凑热闹。

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一直都是由皇上亲自统领。

说白了,胤祐和八阿哥差不多,也就是在皇父身旁打打酱油。

这胤祐能答应吗?小崽子好久没有这么闹过了,把他阿玛堵在集凤轩,说什么也不肯服从安排。

胤祐愤愤不平的说道:“我明明可以领兵打仗,为什么不让我去?”

康熙反问他:“你说为什么?”

胤祐坐在他对面,嘟着嘴,脸都气成了包子:“因为阿玛不相信我的能力。”

“你能力再强也不行。”康熙看着他生气的样子,忍不住哼笑一声,“别想了,你就乖乖留在阿妈身边,平安的去平安的回来。这样朕才好向老祖宗交代。”

“不,我不愿意!”

“你不愿意,那就留在京城读书,哪儿也别想去。”

“……”

当儿子的始终也斗不过当阿玛的,康熙对他的无理取闹一点也不生气,把他吃得死死地。

胤祐也没有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他选择跟着康熙出征。

皇贵妃摸摸他的脑袋:“你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

胤祐死死地咬着下唇不说话,以后有没有机会他不知道,他做了那么多准备,反正这次机会他不会就这么轻易错过。

权利都在康熙一个人手里,他说一不二,皇贵妃也没有办法。

做母亲的,反而放下了心,把儿子留在他阿玛身旁,至少是安全的,除非噶尔丹真有本事让历史重演,复制个土木堡之变,生擒康熙,否则,胤祐不会有什么危险。

一家三口各有各的打算,胤祐最后也妥协了。康熙对此非常满意,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听话。”

胤祐只能化悲愤为食欲,当天晚膳,差点一顿吃光了皇贵妃半个月的供应。

第二日,皇贵妃又单独把胤祐和四阿哥兄弟俩叫来身旁,给了他们一些外用内服的常备药。又交代了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尤其是外伤方面,如何止血如何包扎防止感染。

这些知识,胤祐从小就学,早就烂熟于心,感觉自己充当半个军医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出征的前一天,胤祐最后一次上张勇将军的课。

他有一个问题,到现在也始终没想明白:“我总觉得噶尔丹的目的不是真的要南犯我大清,至少现在不是。他总是在强调,要我阿玛交出喀尔喀蒙古诸部。”

张勇将军笑道:“你能看看头这一点,为师很高兴。这说明,你对蒙古的形势又有了新的理解。”

“入侵中原一定是他的最终目的,这是瓦刺一族世世代代的夙愿。但这并不是噶尔丹现阶段的目标,他的目标仍然在喀尔喀蒙古。”

胤祐脱口而出:“为什么?”

张勇将军不回答:“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胤祐想起了策棱,他们就是从漠北来的,随即又想起了土谢图汗部、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他们和漠南诸部一起,被编为37旗。

他这才恍然大悟:“因为没有人。漠北虽然有大片的土地,但是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率领部众南迁,投奔大清。”

“没错,噶尔丹攻打下喀尔喀蒙古,却没能得到人口和牲畜。他们是游牧民族,领土在他们的牛羊和马匹的背上,没有了这些,再大的徒弟又有什么用呢?”【1】

胤祐点点头:“我明白了。”

“徒儿。”张勇笑道,“我能这样叫你吗?”

他是真的喜欢胤祐,在过去五年多的相处中,把自己毕生的军事技能与经验都传授给了他,希望能看到他守卫边疆的一天。

“当然可以!”胤祐立刻站了起来,躬身一揖,“师父请受徒儿一拜。”

张将军赶紧将他扶起来:“为师最后对你说一句话,你要牢牢的记住。噶尔丹岁骁勇,但却并非一流名将。他奸诈诡谲,但你要相信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要轻敌,也不要将他想得太聪明,知道了吗?”

胤祐再一次重重的点头:“我明白了。”

出行之前,胤祐带上了他那把七星。他以前出门从来不带这把剑,带上小剑灵就够了。

这一次,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会有未知的事情发生,于是,带上了这把剑。

走到院子里,看到傅先生正在摆弄几盆兰,上前去跟师父告别:“这段时间,你好好休息,等我回来。”

傅先生笑了笑,看到他腰间悬挂的佩剑,伸手一把扯掉了自己送的那个条穗子。

胤祐惊讶道:“当初不是您说要加点重量,敬畏生命?”

傅先生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有我徒儿的命更重要。果断一些,该杀就杀,决不能手软,留下后患。”

胤祐抱拳:“徒儿记住了。”

傅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

出征之前,康熙带着众皇子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

胤祐没说什么离别的话,只笑着对太皇太后说道:“路上遇到什么好吃的,就派人送回来给你尝尝。”

太皇太后拍着他的手:“好好好,我的小七最乖,出门打仗还想着乌库玛嬷。”

“你要记得每天都想想我。”

“是,每天都想你。快去快回,回来就该娶媳妇了。”

胤祐咧着嘴笑:“哥哥们还没娶媳妇,哪儿就轮到我了?”

这次出门,胤祐把他的小白龙和胭脂都带上了。

这两匹马都很有灵性,各有各的用途,胤祐一开始,犹豫了半晌,最后决定还是都带上。

三万六千人浩浩荡荡出京师,康熙身着甲胄,骑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头盔上长长的盔枪,以及上面的红缨昭示着皇上至高无上的身份。

皇子们分别穿着各自八旗大营的盔甲,骑马走在他的身后。

太子跟随康熙走到了距离京城四十多里的地方,还不肯回去。

一路上总有诸多事宜要交代皇父,听得康熙都有点烦了,也不知道他俩谁是阿玛,谁是儿子。

最后,康熙才挥挥手,让他回去了。

太子转过身来,向诸位兄弟抱了抱拳,随后策马离开。

在走到胤祐跟前的时候却停了下来,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替他正了正头盔:“乖乖地,知道吗?”

胤祐不满的嘟嘴:“我又不是小孩子。”

太子挑了挑眉毛:“你永远都是。”

纳兰身为礼部侍郎,这次没有跟随康熙出征,而是留在京城辅佐太子,他儿子富敦倒是跟着胤祐一块儿去了。

两个人擦肩而过的时候,胤祐偏头冲他笑了笑。

纳兰也看着他笑:“荔轩若是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心情一定像我一样复杂。”

胤祐伸出手去与他相握,没说什么,一拽缰绳,走了。

康熙也从费扬古奏请减兵的折子中受到了启发,虽然没有减少中路兵的人数,但却加强了对粮草运送的重视,嘱咐督运粮草的于成龙,必须如期运到,不可耽搁。

又让吴留村随时待命,一旦大军粮草紧缺需立刻补给。

这一路前往巴颜乌兰,要走一个多月。三万多人的队伍,收尾望不到头,进了深山,宿营就成了大问题。

康熙立刻做出调整,他把大军分成了几部分,互相行程间隔一天,这样大军就可以错开时间,在山中宿营。

其他皇子都跟随自己掌管的大营或早或晚出发,胤祐和八阿哥两人只能乖乖地陪在康熙身旁。

八阿哥一向是个做事很认真很积极的孩子,康熙十分喜欢他这一点。每天都会交代他去和底下的几位都统沟通事情。

八阿哥办事的效率很高,并且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沟通能力,事情办得又快又好,另康熙十分满意。

这么看来,胤祐倒是像个闲人,每天穿着冰冷的铠甲,吹着寒风,看着白云。

康熙也不能让他闲着,既然是掌管镶黄旗大营的事务,那就需要履行职责。

胤祐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平时都是别人伺候他,他除了读书习武、调皮捣蛋,也不干别的。

掌管镶黄旗大营的事务其实就是处理一些后勤保障工作,例如生病了,分派军医,因病不能赶路,安排他们留住,改分的粮食也一并留下,等病好了再让他们跟上。

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是非常琐碎庞杂,其实并不好处理。

既然被分配来做这项工作,胤祐也不能偷懒,配合佐领认认真真的做好。

行军打仗不是见容易的事情,从出发前,到出发后,康熙事无巨细的颁布了许多军令。出行的时候,士兵应该如何列队,不得喧哗。一路上不能踩踏农田,也不得骚扰沿途百姓,更不能拿人家财务。

马匹该如何管理,甲胄、藤牌、□□、火器该如何管理,途中遇敌如何应对……

这一路上大事小情,都够胤祐学上好一阵。

他忽然也有些明白了阿玛将他留在身旁的用意,无非就是想要他多多的观摩和学习。

康熙会同诸位将军商议军机的时候,也并没有屏退胤祐和八阿哥,就让两个儿子在一旁听着,不许发言就是了。有什么话,下来之后,父子几人再行商议。

虽然和八阿哥干得不是一份工作,但胤祐的学习能力很强,不管事情再怎么琐碎,再怎么复杂,只要他静下心来,很快就能理出头绪。

他甚至能帮着军医处理一些伤情。赶路途中难免有军士磕磕碰碰,出现一些大小外伤。

三万多人的队伍,军医就那么几个,哪里能处理过来,许多人伤情不严重也就自己随便处理一下。

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军医们的行李中,放了许多玻璃瓶,里面装的都是酒精。

问了随行的几位太医才知道,这些都是冷凝萃取的高度酒精,处理伤口用的,也是许多年前,太医从皇贵妃那里学来的。

胤祐一边利落的帮以为手臂被碎石划伤的士兵包扎,一边笑道:“我这也是跟皇贵妃学的。”

他就那么随意的坐在营帐前,干活儿的时候嘴就没听过,逮着谁都能聊上两句。

士兵哪里见过这么没有架子的皇子,别说皇子,平日里见的那些满洲贝勒贝子一个个都高高在上的。

皇上的亲儿子,还是皇上最宠爱的亲儿子,竟然如此平易近人,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夜里扎营的时候,策棱时常过来找他。听他一边干活儿一边唠叨,总有些不解:“你怎么不停地在说话?”

胤祐扯了扯嘴角,一本正经的打趣道:“不说话我就饿呀,吃不饱。”

于是第二日,就有人陆陆续续给他送吃的。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都是人家从嘴里省出来的。也不因为他是皇子,所以才奉承他,就是喜欢他这个人。

胤祐赶紧摆手:“我昨儿就是随口开了句玩笑,别当真,真的,我阿玛不会饿着我,大家放心,放心……”

康熙处理完军务,从营帐中出来透透气。正巧看到胤祐坐在一根小马扎上,和周围的军士有说有笑。

老父亲真是想不通,他从小娇养的小皇子,吃的穿的用的,请的师傅都是全天下最好的,怎么这么快就能和最下等的士兵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