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胤祐皱起眉头,已经开始发愁,要送他什么礼物比较好呢?

他把自己的困扰告诉给皇贵妃,后者摸摸他的小脑袋瓜:“你就不必操心这个问题了,你阿玛自然有赏赐。”

胤祐却不这样认为,阿玛的赏赐是阿玛的,他送的礼物是他的心意。

到了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外面天寒地冻,就连御花园的湖面都已经结冰,树枝上也是光秃秃的,做不了树叶标本。

他又回到慈宁宫,把自己的玩具全都翻了出来,不知道容若家里两位小公子会不会喜欢这些。

最后,胤祐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既然他和容若结交,那么送的礼物一定是给他本人而不是他的儿子。

小家伙还没想出个头绪,这天来到南书房的时候,自己却先收到了曹寅和纳兰送的礼物。

东西就摆在康熙的龙案上,曹寅送了几幅字帖,都是他的珍藏,不轻易拿出来。

胤祐现在连字都不会写,哪里就能分辨出好坏。倒是他的阿玛,看得爱不释手。

康熙打趣曹寅:“你还有这等好东西,怎么不早些献上来?”

曹寅摸摸鼻子:“朋友所赠,这不是吃了七阿哥的点心嘴软,总得回赠些什么。”

胤祐虽然年满三周岁,但个头却没怎么长,仍然没有他阿玛的龙案高。

小家伙有些迫不及待,不愿吭哧吭哧的搬凳子,扭头就抱住了他阿玛的大腿,急切的喊:“阿玛,要抱抱,要抱抱”

康熙正在欣赏那几幅字帖,哪有空搭理他,低头略有不耐的瞪了他一眼,帝王不怒自威。

胤祐看到阿玛的神情,立刻松了手,转身就走。

康熙以为他怕了,心说:“小东西,你也有怕的时候。”

哪知道人家一扭头就扑进了纳兰怀里,关键是纳兰还很高兴,手臂一抬就将他抱了起来。两个人头挨着头,不知道低语了些什么,又前仰后合的笑了起来。

曹寅指着自己送出的字帖问胤祐:“七阿哥喜欢吗?”

胤祐点点头:“喜欢,子清送的我当然喜欢。”

曹寅又说:“那以后要好好练字,不能辜负臣的一片苦心。”

胤祐傲娇的一抬下巴:“不练。”

曹寅:“……”

纳兰看着平日最是能说会道的曹寅,在一个三岁娃娃跟前吃瘪,忽然感觉挺解气,脸上不自觉就露出了明朗的笑容。

看着他们三个有说有笑,一旁的老父亲心里又有些别扭了,向胤祐伸了伸手:“过来,不是要阿玛抱抱吗?”

抱抱就抱抱,谁抱都一样,胤祐也伸出手,被阿玛接了过去,单手搂在怀里。

除了曹寅送来的字帖,桌上还有一摞书,名为《渌水亭杂识》,一共四卷。

康熙的手指点了点书名下面的作者名,对胤祐说道:“这是容若给你的生辰贺礼,是他将自己多年来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你若是潜心研读,将来到了上书房进学,定能够少走许多弯路。”

胤祐弯着腰翻了半天,很惆怅的叹了口气:“唉,我还不认字呢。”

康熙快被他说话的语气笑死了:“子清这不是给你送来了字帖吗,现在就可以开始学,阿玛教你好不好。”

“不好,”胤祐把头扭到一边,靠在他阿玛的肩头,“我不要学认字,我要学功夫,我要当巴图鲁!”

一旁侍候的梁九功听得心惊胆战,这也就是七阿哥仗着有皇父的疼爱,说话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换了别的皇子或者妃嫔,听到皇上要亲自教认字,跪下谢恩还来不及,怎么敢拒绝。

“胡说!”康熙语气中隐含怒意,但怀中的幼子软软的靠在他的肩头,他哪里舍得真的发怒,“朕的皇子个个都要文武兼修,经史子集、骑射武艺样样精通,哪有不读书习字的道理?”

胤祐不说话,两只小胳膊搂着他的脖子。

曹寅和纳兰也站在一旁不说话,安静的旁观这父子俩闹别扭。

过了一会儿,胤祐转过头来向阿玛提要求:“读书习字也行,我要子清和容若陪我。”

康熙看了眼两边站着的两人,知道胤祐素来与他俩亲近,这两人都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最是知根知底,才学人品没得挑。康熙也放心胤祐跟着他俩闹腾,至少这几个月来诗词背了不少。

康熙点了点儿子的鼻尖:“小家伙,你想得到美。他俩可不能陪你。”

胤祐嘟嘴:“为什么不能?他们是阿玛的侍卫,只能陪着阿玛么?”

“那倒不是。”康熙叹了口气,岁月如白驹过隙,想来这二人入宫伴驾,容若八年,曹寅竟经有十年之久。

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一个明年二十有七,另一个过两日更是三十岁了。

康熙把儿子放下来,看了看曹寅和纳兰:“朕也不能留你们一辈子,等忙过这一阵,就给你俩找个差事,是该出去历练历练。”

二人对望一眼,一起跪了下来:“谢皇上恩典。”

现在正值年末,不管是外廷还是内廷,都不可能有重大的人事变动,这事康熙就那么一提,最早也要年后再议。

尽管如此,曹寅和纳兰听康熙那么说还是很高兴的。

他们俩自幼饱读诗书,年少时就已名满天下,结交不少文人雅士。哪里就肯一辈子呆在皇帝身旁,做一个小小的侍卫?

走出南书房,纳兰忍不住问曹寅:“七阿哥,该不是故意那么说的吧?”

曹寅皱了皱眉,他回忆了一下,胤祐也没说什么,只说要他俩陪着读书,这纯粹是出于小孩子对他俩的信任和依赖,哪会有那么多深意。

“不能吧,他才三岁,哪动这些。”

纳兰又说:“或许那夜在乾清宫外,他听了我的一句牢骚,就记在了心里。”

曹寅搂了搂他的肩肩膀:“所以呀,你以后少在孩子跟前抱怨,七阿哥对咱俩一片赤诚,咱俩可不能坑他。”

就如同纳兰想的那样,胤祐确实把他那句“而立之年还在给人当小跟班”记在了心里。

他只是想,如果能求阿玛让子清和容若教自己读书习字,那他俩不就不用当小跟班了吗?

没想到康熙听了他的话,却感触良多,也开始为二人的将来谋划和打算。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除夕,紫禁城早已开启了盛大的过年模式,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在上书房辛苦了一年的皇子们,也能好好地放个假,休息休息。

但身为一国之君,康熙却不能休息,从这一天的丑时开始,他就要带着太子及文武百官前往天坛祭祀,代表天下百姓祈祷来年国运昌盛,五谷丰登。

随后,在太和殿接受各级官员、蒙古部落代表以及外国使臣的朝拜。

中午,会在保和殿举行国宴,宴请百官,直到申时才能结束前朝一系列庆祝仪式,回到后宫。

说是要开始读书习字,但这几日过年的氛围浓厚,无论是高高挂起的各种宫灯,还是屋子里摆放的各类喜庆摆设,门窗上贴的福字、对联和年画……处处都吸引着胤祐的注意,他每天都可忙碌了。

这天上午他早早的起来,跑到御花园摘了两支最大最饱满的腊梅,准备拿回去送给乌库玛嬷和额娘,走到一半,又碰见了胤祚。

六哥不讲武德,上来就抢,胤祐不肯给,两个孩子在御花园闹得鸡飞狗跳,德妃和皇贵妃都不在,两位小阿哥都是主子,宫女太监没人敢上前阻拦。

最后还是李熹怕七阿哥吃亏,上前好说歹说,才把两人分开。

枝头的梅花在拉扯间光秃秃的掉了一地,胤祐手里只剩两截光秃秃的树枝。

“给你,我不要了!”他噘着嘴,把两根树枝掷在地上,转身就气呼呼的跑了。

他一路跑回慈宁宫,越想越气,撅着屁股,整个人趴在炕上。

太皇太后正坐在炕桌另一边看书,见他气鼓鼓的跑进来,二话不说就趴在那里,摘了老花镜打量半晌,也不知他这是怎么了。

老太太看一眼苏麻喇姑,后者笑道:“指不定又是跟那位小阿哥玩耍的时候闹了点矛盾。”

太皇太后却说:“我养大的孩子我清楚,他向来性子软,若不是惹急了,轻易不会发脾气。”

她又伸过手去拍了两下他撅的老高的屁股,问道:“是谁招你不高兴了,快跟乌库玛嬷说说。”

胤祐仍是趴在那里不肯说话。

太皇太后又看了一眼李熹:“熹丫头,你说。”

李熹就大致把胤祚抢胤祐东西的事情说了一遍:“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虽说都不是什么贵重物件儿,但毕竟是七阿哥手里的东西,六阿哥就这么不由分说的抢了去,咱们哥儿心里多少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