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皇帝想要办的事,任何困难都是借口。
秦庭追笑容放大,拱手调侃道:“皇上着实偏心,臣数次找吏部尚书恳求尚书大人剥一些人给下官,大人总说皇上不允,瞧瞧,盛大人三言两语您就同意了。”
宝乾帝微笑地抬手点向秦庭追所站的方位,朗声说盛言楚所说的法子能解诸多问题,朕自是要予以支持,而你秦庭追上奏只是因为嫌吏部考功司事务杂多罢了,两者怎能相比教?
秦庭追笑眯眯的客套几句,君臣之间的气氛十分融洽,立在左右的朝臣见状,纷纷将目光投射到一旁笑而不语的盛言楚身上。
入朝为官三载,当年那个年方十六的商户少年状元早已不再稚嫩,短短三年而已,就一跃成了天子近臣,寥寥几语便让新帝应了科考出题的改革。
果真是一招天子一朝臣,他们再也不能拿往日的眼光去看那个曾经被他们瞧不上的商户状元。
-
科考出题政策颁布后,自然而然要增加相应的出题官,那些闲居在家的举人们听闻此事后,立即拿起书本。
乡试和会试由京城翰林官和吏部考功司主事携手推进出题,地方则是由衙门礼院。
衙门礼院对县试和府试则放宽了选择,人手可以从不打算继续走科举取仕的举子们中抽选,院试要严谨一些,大多是从地方府学、县学山长和教谕中选拔。
此诏令一出,大江南北骤起读书风潮,都希冀着自己能被选中。
-
恩科乡试结束后,总要给秀才们喘口气,也要给地方举人们上京的准备时间,因而恩科会试挪到了八月,朝廷安排好这一切后,这才开始翰林院的朝考和散馆。
赵蜀这一批进士得知盛言楚帮他们争夺了十个庶吉士的名额后,大为感激,一考完便有进士陆陆续续的来盛家拜访。
盛言楚只招待了一回便以事务繁忙闭门不见,六月初,翰林院散馆结束。
新的一批庶吉士进翰林院的当天,盛言楚和应玉衡等人在百花巷聚了一顿,席间来得多是他们这一届的庶吉士,有些得幸留在翰林院做起编修或检讨,有些外放去了六部做起主事等官,还有些则出京去地方州县当起县令。
还在国孝期间,宴席上的酒杯均换成了清茶,但这不妨碍大家推杯换盏,几杯后,感性的男儿郎哭得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