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大段,老皇帝累得慌,瘫那休息了会复道:“传朕口谕,知会吏部考功司——”
臣子堆里的秦庭追闻声拱手站出来,床榻上的老皇帝沉声吩咐:“从下年起,从县试到会试,每个批阅官手中都必须评出至少十份‘丁’类考卷,且要随榜张贴出去,谁胆敢胡乱批阅,朕要他的脑袋!”
秦庭追领命而去,快马加鞭五六日不到,这条诏令就跟长了翅膀一样飞往各地。
-
此等做法有读书人抱怨,亦有人觉得甚妥。
临朔郡和咸庆郡等南边郡府考乡试前遭了一场大雨,故而考试时间往后顺延了几天,诏令传到这些地方时,贡院的批阅官仍在披星戴月的改卷。
几郡郡守琢磨了一番,随后大手一挥,决定延迟放榜日期,今年就开始执行政令。
九月初,最迟的一波桂榜终于贴了出来。
金灿灿的榜单后边还挂着一堆小尾巴,仔细一看,全是批了‘丁’类的题目答卷。
贡院还算有良心,没有直接挂出大名,而是将得了‘丁’类的题目截出来誊录后才张贴,因而除了考生自己,无人知道这些题是谁答的。
并不是落榜生才会得‘丁’,有些考中举人的卷子中也会有一两道‘丁’类的评分。
“这不是——”桂榜下的一考生忙捂住嘴。
“有你的吗?”旁边的人问。
“没。”刚出炉一炷香的新鲜小举人红着脸撒谎摇头。
等同窗一走,小举人忙凑到前灼灼地盯看着上边的批阅建议。
看完后,小举人心底油然而生一股通透。
原来还可以这样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