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越到年底,各中情绪交织,有人买盛言楚那种规规矩矩的春对子,亦有人四处搜罗赵蜀写得这种带点颜色的小诗文,女子拿来藏着慰藉自己,男子则买一二首回去和妻子在被窝里温存互诉情话,或是记下艳词后再去勾栏院装一回风流书生。

总之,赵蜀写得诗词很有市场。

盛言楚在康家时就深受康夫子对对子的‘折磨’,因而练就了不换气都能说上百对对联的本事,等他干了喉咙喝茶歇息时,程以贵三人也紧跟着放下笔。

梁杭云将还未晾干墨汁的对子放到一边静置,然后将前两天写好的对联叠好,几人数了数,发现三人一共写了将近五百副的对子。

“一副大门对子值七个铜板,咱们有三百副,抛出红字和笔墨本钱,这些对子能赚两千个铜板。”

赵蜀算术不错,点了点其余的福字还有小门对子,笑意盈满整张脸:“福字一张一个铜板,小门对子四个铜板,拢共能赚三千五百个铜板的样子,就这三五天,咱们若是将所有对子都卖出去,每个人就能——”

盛言楚将烤得香甜的红薯淘出来往地上一滚,盛小黑狗爪子往前一伸,还没碰到红薯,盛言楚抬手就将盛小黑锁在了怀里,颠了颠红薯上的锅灰,盛言楚插嘴打算赵蜀的话。

“分账别算上我,这些都是你们仨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我不过是过来凑个热闹。”

赵家不缺银子,但怕婆娘的赵蜀缺的厉害,程家人今年搬来静绥住下后,程有福便将家里的田地全租赁了出去,又辞了镇上酒楼的活计,如今程家一家都在春娘锅子铺帮忙,虽说一个月挣得比在家里多,但在县城相应的开销也比较大,所以程以贵才一心想在年底卖对联赚束脩。

梁杭云就更不用提了,梁家远在怀镇,梁杭云大过年的蹲守在盛家不辞辛苦的写对子,不就是为了拿点银子回去好过个如意年吗?

“楚哥儿…”

“盛小弟…”

三人皆感动的眼眶红红。

三人面上虽没强求盛言楚收钱,但心里都在想着等卖掉对联和福字后,三人再去城中买些过年用得糕点送过来便是,只为感谢盛言楚将书房借给他们。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得抓紧将春联和福字……以及赵蜀写得艳词卖出去,这几日书院的赵教谕见天的命家里的儿子挑着担子去大街小巷叫卖对联,反正书院附近那两条巷子他们是不用再去了。

三人凑在一起商量怎么卖才能避开赵教谕,到底是夫子,如果他们背着箩筐在巷子里和赵教谕的人碰上那可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