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厂长苦笑,“这是因为这能造福厂里的员工子弟,而作为厂长的我,轻易抽出那么多钱,对于工人不好交代,而且本身对于教育部也不清楚,捐给谁,落实到谁都是很大的问题。”
说出来后,廖厂长又接着解释,“想必姜霖同志也奇怪我们木材厂为什么想生产床吧,这还是由于收益提高不好,刚好姜霖同志你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市场,一旦生产出来,销路不愁,到时候肯定能改善厂里的环境。”
姜霖一听,便明白这对木材厂工人没好处,工人可能不答应,廖厂长本人可能获得了好名声,但是工厂里估计骂名一大堆。这样又影响他的连任,所以不乐意担名头。
加上,廖厂长本身对于教育部部门不了解,贸然那些钱进去,说不准会被盯上,对于木材厂的长远来看,也不好。
明白怎么回事,姜霖不禁拧起眉头,虽然眼睛一亮,想到自己看到的技术入股的新闻,忙开口,“那我可以拿这份设计入股获得关于销售这种床的百分之一的收益嘛?”
本来还在担忧,姜霖会不会听不懂自己的潜台词的廖厂长,心里还在胡乱瞎想着,看着这么年轻的同志,说不得是个愣头青,不懂潜台词。
没成想就听到了姜霖的技术入股,心里一松,果然不愧是准大学生,脑子就是灵活。
直接开口,“百分之一那不是说我们木材厂坑你嘛,百分之五的收益和两百块钱。”
廖厂长生怕这有觉悟的同志不愿意收这两百块钱,他可是听说了,为了领养这五个孩子,向楼里的家家户户都借了钱,要是强撑着自己还,收益又捐了出去,以后可怎么办。
所以又提醒了句,“五个男孩也不好养,这两百块好好收着。”潜意思也是剩下的股份都捐给助学用。
姜霖对于这一出有些惊讶,没成想还有这么好的事,白得的两百块不要白不要,正好他缺钱给崽子们买手表,再存几年,六块手表的费用就有了。
心里美滋滋,表面姜霖还是勉强的接受了,“那多谢廖厂长了。”
廖厂长见此,知道这事好了,直接将合同拿出来,这也是一开始他叮嘱秘书写的自己最高底线的合同,没成想最后还是自己要求最高的底线来签,廖厂长心里有些无奈。
不过好在又看到一个爱国有志青年的小辈,廖厂长这种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还是很开心的。
书房最不缺的就是笔,姜霖直接抽了根笔出来签下自己的大名,又按下自己的手印。
廖厂长也跟着签下名,盖上木材厂厂长的公章,一份自己收着,一份给姜霖,同时还有纸袋装着的两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