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看看同僚们的反应,出列:“回皇上,臣以为这可以打一个比喻。以前人口不到两个亿,现在是三亿五千。
以往每年税收只有四千万两银子,年年赤字。现在两个亿白花花的银子,年年有余。”
“这就好比,一个鸡蛋一伙儿吃,三个鸡蛋两伙人吃。再加上两个亿的银子随着火车和拖拉机、大船,一起流通开来,可以说是四个鸡蛋两伙儿人吃,吃饱,有剩余。”
皇上听得哈哈哈大笑:“衡臣说得好。吃饱,有剩余,就去读书,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果不其然。
我们大清国要做真正的礼仪之邦,各地方学院里的学子们,不光要学好四书五经、算法技艺,更要学习礼仪礼貌、律法条文。智商是天生的,但礼仪礼貌见识不是。”
顿了顿,他老人家又感叹:“很多事儿,都是‘民不举官不究’。这是不对的。有问题没人说出来,没人解决,日积月累……大清危矣。”
这头皇上在南书房听一通“龙屁”,发表一通训话,心情倍儿爽;那头保康也收到胤禩的账目清单,看完后也特舒爽。
“……谢谢保康哥哥的提点,福晋放松下来后,也是有事儿忙活,精神好了很多,每天笑哈哈的,弟弟也开心。
弟弟拿着十万两银子,山子张说庄子上只要五万两足以,弟弟打算用剩下的五万两做点儿小买卖。弟弟在京城逛了逛,看了看,平日没在意的日常小事儿,惊得弟弟睡不着。
以往南城一个小四合院,二百两银子,现在五百两银子买不到;西城一个四合院,以往五百两银子能买个凑活的,现在一千两银子要托关系……
不说这东西南北四城,就是周边的县城,那房子的价格也是飞速上涨。
可是,以往四个外城区普通人家里,一个月只要花三十两银子就可以过上安稳的小日子,现在也是,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没有大变,还有降价。
家家户户一只狗,一只猫,一个天井,一个葡萄架,两家仆人,两三个读书的孩子……看得弟弟羡慕得来——
还有那路费,没有火车之前,有那赴考的举子从家乡进京,至少几十两到上百两银子,现在只要一张火车票,最多二十两银子。更不要说以往那很多撑不住长途跋涉病在路上的。
衣服、布匹、瓷器、玻璃、肥皂……这些日常用物的价格都是低到吓人,可是卖家说薄利多销,真没亏。
当然,几十几百两银子,要是买个古董古玩字画之类的,就大大地不够了。这些贵重物事的价格一直飞速上涨,一部最新刊印的《大清律》五十两银子,价格只涨不降,还要排队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