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知道老师对他的维护,嘻嘻笑:“明白——”
笑容灿烂,看向老师的眼睛亮亮的,顾炎武哈哈哈大笑,笑声畅快。
…………
世人都说,顾炎武的外甥怎么可能不是好官?可事实就不是如此。可是事实,谁去在乎?没人在乎顾炎武和他外甥的关系非常不好,皇上也不在乎。
保康没有因为徐乾学是他老师的外甥而“法外宽容”,顾炎武也没有因为那是他的外甥而“法外维护”。师生两个“心有灵犀般默契”,手牵手漫步小河边,都觉得特舒坦,特开怀。
夕阳褪去,夜晚即将来临,余姚隐溪河支流上一河的小星星在窃窃私语,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群,一片花瓣儿、一片树叶飘落……一起随水流淌,河面上的水气蔓延开来,虫鸣声婉转起伏…………
两个人听着,看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他们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他们,一起融合为这毓秀风物的一部分。
顾炎武老师因为小学生的问题,讲述自己的一生,心底深处遗留的几分不甘愤怒不知不觉中散去。
保康眼前的风景朦朦胧胧,跟随老师的讲述朦朦胧胧的心神,此刻也是清透澄澈。
等到晚上的时候,保康和师祖说起来这个事儿,又想起他汗阿玛对徐家三兄弟的赞誉过大,很是不明白。
“汗阿玛借着徐家三兄弟,和老师传递友好的小信号,可是三舅舅说,徐乾学不是好官,师祖。”
师祖刚刚已经和顾炎武谈过这个事儿,面对小徒孙的纠结,再解释一遍。
“徐乾学为人机敏,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还有一个叫‘顾炎武的舅舅’,皇帝本就喜欢学问才识俱佳的人,徐乾学的仕途一帆风顺,从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一路高升。”
“他的高升本身就是一个信号。看似徐乾学没有政绩,没有功劳,可是皇帝为了巩固大清基业,要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又要禁止汉家学者文人聚会结社。徐乾学广泛招纳幕宾,名义上是为了修史,实际上很吻合皇帝笼络明遗民学者的政策,帮了皇帝的大忙。”
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