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一更

俩人都不太懂苏园的意思,疑惑地看她。

苏园令二人近前些,小声交代了他们两句。

俩小吏忙向苏园保证,只要有情况他们一定会如实禀告。

“如此说来,苏家人很可能是在三日前来开封府交税的时候,才注意到你?”公孙策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

若苏园的推测属实的话,岂不是王婆子所言的那个故事全都是现编伪造?便没有薛氏突然病重愧疚,才上门告知真相一说……若真如此的话,这件事真是越细思越让人觉得恐怖。

公孙策思来想去,觉得此事事关苏园的身世真相,身为师父他有必要亲自出马为徒弟调查清楚。

既然这薛氏是故事里的关键人物,他必要亲自见一见才行。

于是,公孙策便瞒着苏园,在向包拯请示之后,准备以大夫的身份,只身前往郑州微服调查。

公孙策对外则宣称是有公务在身,要外出一趟。

“我走这几日,府中诸多杂务便由你来暂管。若遇到案子,你要多为包大人分忧。”公孙策嘱咐罢了苏园,就立刻准备启程。

苏园请公孙策等一等,跑去厨房把自己做的大耐糕包了两大包给公孙策带上,另还有一包猪肉铺。

本来这猪肉铺苏园做了一小盆,今早她操练完了之后,边看书边吃了半盆下去。剩下的被孙荷瞧见了,哪还能有好?她最后虎口夺食,才勉强留下这么一包。

“这大耐糕是何物?”公孙策对吃食研究不多,近来还是因为苏园,他才吃到了不少他不曾吃过的美味。

“徐妙翠家有一树早熟的李子,昨日黄昏她托人捎了两筐给我。我发现这李子酸,直接吃有些不好下咽,就想到了做大耐糕。把李子去核,用甘草梅子汤焯一下,再加蜜和核桃、松仁等各种果仁,在甑子上铺满蒸熟就成了。”

大耐糕酸酸甜甜,开脾健胃,果仁还有饱腹耐饿之效。天热赶路极容易饥渴,却又很难有胃口去吞咽干巴噎人的点心或干粮,这时候来上一块大耐糕正合适。

公诉策离开的时候笑得很开心,自然是因为自家徒儿孝敬他的缘故,令他颇感骄傲。

此后过了三日,苏园每一日都能收到苏府送来的信,写信人各有不同,分别是李氏,苏进敬,以及苏家长子苏方明。

苏方明倒是有些名声,白玉堂早前便知道这人。他年纪刚二十出头,长得一表人才,虽为商人,但颇通六艺,与许多官宦子弟都是至交好友,也结交了很多江湖侠士。

白玉堂在半年前,便曾受北侠欧阳春的引荐,与苏方明有过一面之缘。

苏园本无兴趣去拆李氏和苏进敬的来信,听闻白玉堂提及苏方明,才问他:“那五爷对苏方明的印象如何?”

“他倒是不像大多商人那般功利,却也并非是憨厚老实之人。闲聊几句下来,说话倒是很合人心意。”

白玉堂因无意与他结交,也就没有多聊,不过苏方明给他的印象并不坏。即便攀谈有几分刻意,他的刻意也很让人舒服,有些人甚至都不会察觉。

“广结好友,八面玲珑,却又不会显得过于功利,他倒有几分能耐。”

苏园这会儿倒有几分好奇苏方明来信的内容了。

初开信封,便闻到一股淡淡好闻的花香味儿,里面只有一张桃花色的浣花笺,上书一句话:“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讲诗句,对体育生来说可不太友好了。

苏园便问白玉堂可知这句诗的出处。

“此句引自诗人王质的《山行即事》,只理解字面意思便可:浮云往来,议阴或晴。”白玉堂解释道。

“这阴或晴看来是与我有关了。”苏园忽然一笑,“那他们是浮云?”

“嗯,他们是浮云,不管他们怎么议论阴或晴,都与你无关。”

白玉堂目光沉静地凝视苏园,字字透着严肃。

苏园从白玉堂的语气读到了承诺,加深嘴角的笑意,“那多谢啦!有五爷这句话,我倒是有心情看看这两封信了。”

苏园把余下的两封信也拆开,不同于苏方明的简洁,李氏的信可谓是大长篇,足足五张信纸,主旨就是为了表达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当然她每次表达思念的感情之前,都要先感伤春秋一番,提及天气、月亮以及花花草草,故而才会占据那么大的篇幅。

总之废话一箩筐,简单概括内容就只有一句:虽然你误会我了,我很委屈伤心,但作为母亲我还是很思念你。

苏园看完这封信后,不禁在心里感慨,她之前不看信的决定果然正确。

接着就是苏进敬的信,厚厚的很有分量。打开来看,信纸一张,银票十张,每张面额三百两,总计三千两。

苏进敬除了写明当年事情的经过外,便表达了他作为父亲的愧疚,欲补偿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