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宁冲他笑了笑, 温和而平静,转身回屋里, 换上准备好的一身整洁素净的衣袍,长发绾起,插一支步摇,面上未施粉黛,只点了唇, 却更衬出脸色的白皙。
她对着铜镜仔细端详一番,这才重新站起身,带着翠荷推门出去:“好了,徐侍读,我这便去了,如此,可满意?”
徐融不知怎的,在她的目光下感到几分心虚,却依然眯眼仔细打量一番她的装束,见一切妥当,才后退一步让开道路,躬身拱手道:“殿下请行。”
楚宁深吸一口气,慢慢步下台阶,乘步辇朝齐太后所居的百福殿行去。
……
太极殿中,朝会上要议的事已近尾声,太子萧煜在滑州办下的事终于被提了上来。
有朝臣试探着进言:“陛下,此次滑州河道的疏浚,决旧河,分水势,使滑州境内再无水患,数百顷良田的灌溉也将得以恢复,正是件能造福一方百姓的大好事,据郑滑解读观察使的奏疏看,太子殿下此行功不可没。”
“不错,臣以为,如此大功,当大大褒扬。”另一位朝臣也起来附和。
余人皆等着看萧恪之的反应。
不知怎的,大臣们总觉得皇帝对太子的态度格外暧昧不明。
他一面分几次处置了不少众人皆知的太子党,一面又总对太子格外宽容,甚至还屡次说出“国本”这样的话,似乎真要将其当作储君来悉心培养一般。
“太子此行,的确有益滑州百姓。”萧恪之将手里还拿着的奏疏搁到长案上,沉声道,“朕亦觉应当褒扬。”
这样的态度让众人稍稍放心,也跟着逐渐附和起来。
反而是被议论的太子萧煜,一直脸色郁郁,即便听到众人的称赞,也并未露出喜悦之色,反而愈发低落起来。
“陛下,”他从座上慢慢起身,低头行到正中,在数十道目光里跪下,沉声道,“臣有愧,不敢当任何褒扬溢美之词。”
“怎么,你有话要说?”萧恪之坐直身子,似笑非笑地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