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朕许你乞骸骨致仕,赏金银、锦帛,给车乘。”
韩爌一时间错愕无语。他宦海沉浮多少年?历经四帝。中间还经历了和阉党残酷的斗争。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天子和他谈这样的条件?
低级!
太低级!
他好歹堂堂一首辅,就算不是东林党魁,也是有很大的政治能量的。结果天子就问他要钱。国事竟一概不问。
韩爌只觉得是一腔碧血无法放,半响后道:“老臣遵旨。”
崇祯挥挥手,“去吧。”
他根本没有兴趣和韩爌谈国事。把税收了就完事。至于其他如土地问题、人口隐匿的问题,他现在也没法碰。
韩爌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既无做事的担当,只知道调和。而其调和的手段又不高明。当个裱糊匠都不够格。
明史说:庄烈帝在位仅十七年,辅相至五十余人。里面能保全名声的只有数人。而这些人只知道:侃然体国,执正不惧。对时事只有些许的贡献。
扶危定倾,不是这些辅臣能够做到的。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明朝的“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潜规则,对于选拔人才而言,就是他妈的扯淡!
明末能打能抗的文臣督师,袁崇焕,三甲。孙传庭,三甲。卢象升,二甲,授户部主事。洪承畴,二甲,授刑部主事。
明朝翰林的选拔制度,三鼎甲必定入。剩下的进士们可以“选馆”为庶吉士。年轻有才华者入选。这也是翰林。
大明唯一的宰相张居正就是庶吉士出身。
这个制度,李邦华在万历年间就提出来要废除掉。
…
…
帝方御极,英姿神武,诛阉党,定乾坤。于是钦定逆案。未及,乃令锦衣卫尽掌京中票号、钱庄、当铺。银行由是方兴。
当是时,阁臣韩爌因故,欲由蒲州运银五十万两至京师。银行半月通兑而成。
时人皆赞帝颖悟绝伦、姿才天授。此非天佑皇明耶?
——《国榷》,谈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