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就给ihone的设计师们构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他们找不到能够自由安放电池的位置。
传统的功能机其实就是在手机中放置一个电池框,然后再往电池框里面装电池,如此一来就必然会占据手机内部海量的空间。
而且功能机的锂电池厚度本身就非常的极厚,一般来说都在5毫米以上,而一些国产山寨机的电池厚度甚至能够达到10毫米以上。
如果再加上一个电池框的话,那厚度能够直接增加到8毫米到15毫米左右。
这是在当时锂电池的蓄能技术不合格,能量密度极低的情况下,只能够采取增加电池体积的方式来提高电池的容量。
但是这对于设计厚度只有11毫米的ihone来说,绝对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厚度。苹果的工程师们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取消电池框,同时将电池的体积缩小到极致,最终成为手机内部的一个元器件安放在手机中,实现ihone手机的厚度缩小。
而除了最大的空间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手机整体的密封性,以及缓存方面的问题。
密封性很好理解,如果加一个能够自由开合的电池框,就必然会导致手机内部出现很多的通道,让外部的空气和水分可以进入手机内部,进而造成手机性能的下降。
至于缓存问题,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内部有很多元器件是需要持续的电力供应的,比如内存或者硬盘啥的,他们其实是需要持续的电流来维持数据的存储。
可如果电池长时间离开手机的话,后面就会造成一部分数据丢失的情况,所以如果直接设计成手机电池无法离开手机,那就能够一直利用手机电池的电量来维持手机的各种数据缓存了。
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ihone最终选择了无法更换电池,用户只能够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充电的设计。
至于后来的安卓手机,也同样面临着这些设计问题。既然有ihone在前面挡着,那他们自然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跟上,纷纷有样学样的,学着ihone手机取消了可更换电池的设计,最终导致未来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变成了无法更换手机电池的模样。
以至于最后很多用户都习惯了这种反人类的设计,还反过来为这种设计辩护,说这种设计高端,简约,充满了科技感,是伟大的科技设计。
这已经不是大象嘴里面吐狗牙了,这完全是从嘴里面拉彩虹屎了。
而饱受电池断电痛苦的黄老板,在天宙终端的设计上,自然是要求自家的设计师全力规避这种状况,甚至为此不惜投入上亿的资金来研究替代方案。
于是最终这种能量密度比世界上最优秀的锂电池还要高上13,从而极大的缩小了体型的充电锂电池登上了江南集团的产品名单中。
不仅如此,江南集团的设计师还巧妙地设计出了一种弹簧卡榫结构,轻轻一按按钮就能够直接弹出电池不说。
当用户直接将电池压回手机内部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联动,将电池入口重新封闭起来,从而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