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风荷举 桃籽儿 1017 字 2024-01-12

沈西泠是生在建康养在建康的,平生所出的最远的一次门也就是当年去琅琊寻亲的那回,此外也就是偶尔在江淮一带跑跑生意,都离建康不太远。

江淮一带与建康城一衣带水,都是安乐祥和之地,自古鱼米之乡又很富庶,她满眼见的都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从未见过什么破败衰落流离失所。

而离建康渐远,沿途景象便渐渐荒凉下去,天子的荫蔽和福泽似乎并未绵延至此,时有面黄肌瘦的流民倒在道旁;途径一些村镇,田间做活的都是瘦弱的妇女,半大的孩子身上背着个小的,也在一旁帮着母亲;偶尔有男子,也一应都是老弱,要么白发苍苍,要么身有残疾。

车轮之声辘辘,却遮不住路旁孩童饿极后的哭叫,而他们的父亲母亲只比他们更加疲惫饥饿——他们是幸运的,尚且还有父亲母亲,另还有许多孩子已经没有了父母,变成了道旁的一堆枯骨。

实是……人间惨象。

沈西泠并非头回得知民生的多艰,齐婴北伐之时她为了能帮上一点忙,早就通过各种路子得知了局势的面目,可耳朵听见和眼睛看见实在相去甚远,当这一切这么直接这么突然地闯进她视线里时,她完全被震撼了,以至于完全说不出话。

如此的惨烈,在真正发生的时候竟是如此安静——一个人因为贫穷和饥饿死去了,是那样的悄无声息,甚至没有人知道,而即便有人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因为他们也早已自顾不暇。

沈西泠无言以对。

她并不是一出生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遇到齐婴之前,她的日子也过得很清苦。她没有挨过饿,但明白冬日里受冻的滋味,也知道贫穷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这些年的安乐日子让她有些淡忘了那些儿时的记忆,而如今亲眼目睹这一切,那些回忆便又再次翻涌了上来,令她心中揪痛。

她是幸运的,当年在一无所有之时为齐婴所救,而更多的却是不幸的人,没有人去救他们,他们便死去了。

这时她又看到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小孩儿走在路旁,母亲饿得晕倒了,孩子正在她身边哇哇大哭,沈西泠实在不忍不管,便央求齐婴让马车停一停、给他们一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