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三天前,三人一同去看榜,找了半天孟莞的名字,结果居然没有!荆烈从小学习不大好,他说孟莞必定中状元尚且还有待商榷,但李延清可是从小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熏陶长大的,学识是极其优秀的,他同孟莞认识一年多,自然也看得出孟莞的才学比他还更胜一筹,结果孟莞榜上竟然无名!

后来孟莞上诉要求重判,相关官员要么敷衍不理,要么直接将孟莞赶走,更过分的是孟莞差点被刺杀而死。李延清怒极,亲自去找相关人员质问,负责科考的官员一看是李延清来过问,倒是不敢直接不理,但是都绕着圈子推诿打太极,让李延清既抓不住毛病,又无可奈何。

后来,就是李衡珏直接面告皇上。皇上命其他人重查,竟发现孟莞的试卷居然被和另一个人掉了包。

而那个人正是顺义侯的庶子,顾宪,榜上成绩是笔试第一。

由此牵扯出一桩科考舞弊的大案。

此案越查越触目惊心,民间数万学子联名上书要求彻查严惩涉案官员,朝内寒门官员亦是群情激奋,恨不得把操弄科考,造成寒门士子越发难以上位的相关人员咬死。这桩案子在民间和朝堂都掀起了一场可怕的狂风暴雨。

因为此案是由本就被许多人盯着的李衡珏揭开的,而又有人发现此案的线头是李延清的好友,还有人在孟莞的包袱里发现一张“瑾”字字条。

于是就有人企图用党争歪曲这桩大案,一旦冠以党争之名,那么这桩案子可操作的地方就多了,李挚天的态度就会变得复杂难定。

这个“有人”是谁,众人心知肚明,因为顾家是三皇子党。

至于有没有瑾王党,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栋已经失去了一个赵家,若再失去一个顾家,犹如失去双臂,彻底与二皇子党失衡了,这是李挚天不想看到的局面。故而,对于有人将李衡珏卷进此案,李挚天什么都没做。

况且,对于李衡珏刚进京不久,三皇子那边就接连出事,李挚天是有自己的猜忌的。他有种控制不住自己的朝堂的感觉,除了李衡珏,还有谁有这本事?李挚天喜欢聪明人,但不喜欢聪明人比他聪明。

李衡珏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有人怀疑是我在搅弄科考舞弊案,我若是不去,皇上肯定以为我是在装病,刻意避开进宫,引得他的猜疑更重。所以为了我以后的小命,这宫,我是一定要进的。”

闻许言瞪他,不情不愿道:“你们这些当官的花花肠子真多。”

李衡珏听着话,就知道闻许言是退让了,靠着高福的帮扶站起来,弯了弯眸子,微喘道:“对,他们烦死了。”

闻许言蹙眉,一言不发和高福帮李衡珏穿上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