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算古籍上的大道理讲得再怎么通透,都不如亲眼见识一下民生疾苦。
孩童心思质朴,对万物都有怜悯心,与其将他困在学堂里看着一成不变的大道理,不如将他放到街上,亲身体会。
当元启的意思传到恭亲王府时,宋知勉依旧和那守卫靠着廊柱,一左一右望着天。
“劳烦公公,属下马上告诉殿下。”宋知勉想着这事耽搁不得。
德诚摆摆手:“等殿下下了学再说也是一样的。”
旋即宋知勉同德诚客套了几句,礼数做了个周全。
德诚满心欢喜,没有应下宋知勉说的在此用午膳的好意,转身回去复命了。
另一边的守卫看得目瞪口呆,拍着宋知勉的肩膀小声称赞了一句:“可以啊宋大哥,料事如神,这都被你猜到了?”
宋知勉不以为意,笑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看来这个皇帝,倒也不是什么薄情寡义之人。
让知黎去街上施粥面对灾民,表面上是为教导知黎亲自见到民生疾苦,实际上也是为这个十岁的世子殿下积累声望。
虽有陛下做靠山,但毕竟是个半大的孩子,如果积累了百姓的声望,那么知黎的地位便不可同日而语。
若知黎是这陛下的儿子也就罢了——
偏生还是已故兄长的遗孤,同时皇家中人涉及到的利益牵扯弯弯绕绕,可这陛下还能这般对待。
看来倒是个重视血脉亲情的人。
他们在门口守了没多久,恰好知黎下学。教书先生在翰林院有一定的威望,临时被拉来给世子殿下教书的。
现在到了时辰,这位大人还要跑回去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