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二下学期结束,暑假到来之前,顾灿然和李墨一直保持着这样频繁的联系。
明明是个社会人的李墨,日常生活比起顾灿然还单调。每天凌晨一点半睡觉,早上九点半起来,然后在电脑前呆上一天。
就算已经去了云南,可只有天气好的时候,她才会出门。
要么是计划一整天的旅游,要么只是单纯地出去找好吃的,过得任性又随意,是一种顾灿然欣赏的生活状态。
转眼就是七月,李墨的新书也在忐忑与期待中,正式上线了。
在存稿箱吐出第一和第二章后,李墨就前往微博去宣传,隔了二十四小时更新第三章时,她才敢让夺笋登录自己的账号替自己去看评论。
网文很有趣的一个机制就在于每章评论,在作者连载期间,能够通过这样的渠道,及时的获得剧情反馈。
甚至有些情况下,一些没有大纲放飞自我的作者,还能在评论区获取一些灵感,适时调整内容,完成一部特别出色的作品。
连载时读者给予的评论,其意义就在于能够和作者一起完成一部作品。
当然,这种机制有好有坏。
好处是能够鼓励作者,获得码字热情,恰当地调节不足之处。
坏处也相当的明显,就是当遇到一些不怀好意的杠精时,作者的码字状态会明显受到影响,导致文章写得一塌糊涂。
李墨写了十年网文,年轻时经常在这两种状态切换。
当时她年轻气盛,喜欢回复评论区读者评论。遇到夸她的,欣喜若狂,遇到骂她的,就恼羞成怒跳脚骂回去。
众所周知,小人难惹,怼人怼多了,总会遇到铁板和蛇精病。
当时就有一个和李墨杠了数百楼,转手就把李墨挂到论坛贴吧微博等等地方,以至于李墨一战以“凶残”成名。
众人对她本人的作风也褒贬不一。
不过作者本来就不是靠人设吃饭的,作品最终能取得什么成绩,靠的还是还是作品的内容。如果小说写得不好看,就算是作者本人是个金身菩萨,读者也不会买账。
诚然,如果作者本人真的是个金身菩萨,她写的文章肯定也不会难看。
李墨根本不在意自己名声,那次之后该写写该怼怼。
可是她心态如常,别人却非要搞她心态,那个被她怼了的读者在评论区发疯,写了子虚乌有的排雷,每天私信辱骂,弄得李墨身心俱疲。
当时“不系舟”劝她:“这就是口业了。当你与别人起争执时,出言不逊时,一定要记住,某天你给对方造成的伤害,绝对会以另一种形式报复回来。”
“以后出口,凡事想想,值得吗?别人可能也只是疲乏了一天想发泄一下,你一上去可能成了出气筒,值得吗?”
“如果不值得,那就算了。”
“不然的话,你怼得人越多,得罪的人越多,到时候就如同滚雪球一般砸到你身上。”
“这就是业报。”
那次的事情,教会了李墨一件事:对陌生人稍微宽容一些。
只要不是直接攻击作者本人,其他的评论都算了。毕竟作品完成的那一瞬间,除了版权之外,一切其他的诠释都属于那个阅读她的人。
就算有不一样的角度解释,那也是别人的解释,和作者本人无关。
保持着这样的想法,后来的几年李墨很少怼人了。
直到后来,李墨写了一本数据还不错的红文,被杠精挑事好几百条,弄得连载期心态爆炸。为了保证文章质量,她只好戒掉了看评论的习惯。
她把自己的作者账号交给了夺笋,连载前设置好存稿箱,让存稿箱自动发出来。要是连载期没有存稿了,就把txt发给夺笋,让她帮忙上传。
偶尔想要看文章评价时,还会让夺笋登录账号,截取一些好评给她看。
至于差评……
一个连载期的作者谁要看差评,心态搞差了这不是自己找虐吗?
倒不是说创作者都是脆弱而敏感的,只是设身处地想一想,只要是个人,被骂得多了,肯定就没有什么好心情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