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此去是为大夏祈福,自然受到百姓列队热烈欢迎,一路阵仗浩大进了宫门。东宫里挂着孝,众人皆是一脸凝重,见太子归来,这才露出几分笑容。
文贵妃也特意来迎他,见他安然无恙,这才真松了一口气。她手中抱着他的儿子,递给他,“抱抱你的孩子吧。”
太子对这个孩子自然是极喜欢的,毕竟是他的儿子,他面上终于露出了一些笑容。
只是看着这孩子,又不免想起逝去的太子妃,笑容转瞬即逝,只有沉思。太子将孩子交给奶娘,这才转过身和皇帝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摆了摆手,似乎颇为欣慰,“你没事就好。”他看着太子,神色淡淡。既然指控文将军构陷先太子,那么这事与太子必定也脱不了干系。
皇帝看着他这儿子,有些疑惑,那时候他这个儿子才十五岁,真有如此谋略么?想必是文家私自做的决定,为了扶持他上位吧。皇帝心里抱着这样的侥幸。
太子回府先安顿过,便又去给皇帝回话。这一路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祈福一事的进展,和遇刺之事的来龙去脉,都得仔细交代给皇帝。
皇帝安心听他说完,许久没有说话。殿内安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太子有些惶恐,不禁反省自己是否说错了什么,惹得他这父皇不高兴了?
许久,皇帝喉头一动,这才道:“你可听说,有人行刺文将军。”
太子惊诧,这事他倒真没听说。他没听说是对的,因为皇帝特意压下了这事。若是他知道了,那便说明他有眼线。
皇帝稍微放下一分心。
太子说:“儿臣不知,外祖可有大碍?”
“没有。刺客也抓到了,兴许和行刺你的,是一波人。”皇帝淡淡开口。
“哦?倒是有可能,那这刺客可吐出什么没有?”
“有。”皇帝抬起浑浊的眼珠,紧紧盯着太子,“刺客说,是为当年,文家构陷先太子一事而来,是为匡扶正义。”他最后一句,稍作停顿。
太子满脸惊诧,当即跪下,“这等说辞,未免太过大逆不道。外祖一家,对父皇可是忠心耿耿啊,怎么会做出这种陷害忠良之事呢?”
“是,朕也不信。”皇帝收回视线,逐渐移开,至那书柜之上,“所以朕已经命人去查了,这种事,必须得彻查到底,若是有人故意诽谤造谣,严惩不贷。”
他没说下半句,若是当真属实,那自然也是绝不姑息。
太子后背发凉,当即撇清关系:“父皇明鉴,可外祖真的不是这样的人。”
皇帝只是淡淡挥手,“你这一句舟车劳顿,也累了。太子妃拼命为你生下个儿子,你也得慰问她母家才是。”这便是不想再听的意思。
太子低头告退,“儿臣明白。”
从勤政殿出来,太子脸色铁青。他回想自己刚才的表现,应当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这件事是谁做的?谁在旧事重提?当年太子一党,早已经伏诛殆尽,不可能有漏网之鱼。那么是谁呢?
要做这件事,那人必须与太子关系密切,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人。
太子后背发凉,当即意欲去找文贵妃相商,可脚步一顿。若是他这时去找了母妃,岂不是不打自招,说明他心里有愧?不,他不能去找。
太子神色如常往东宫去,在路上碰见十一弟。刘琰与他招呼:“臣弟见过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