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传回,他们的母亲性格柔弱,本就伤心过度,又有那些见利起意的族人各种威逼,不堪重压之下,自尽而亡,那些同族将他们兄妹赶出家门,伙同他们的外家,将他们家的一切家产尽数瓜分。
年仅十岁的左明昌带着左明月流落在外一年多,小小年龄就遍尝世情冷暖,非常珍惜别人的好意,不管是对张五田他们,还是对金兰书院,都非常的感激,丁简夫妻愿意收养左明月,兄妹两个也都很开心,双方算是皆大欢喜。
这么一所规模庞大的新书院投入运转,事务非常繁多,破例安排几个孩子,真就只能算是微不足提的一件小事。
人多事杂,一些初时没有预计到的问题层出不穷,都需要及时拿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案,何艾虽名为挂名院长,也实际上有许多事情,还都需要她以主事者的态度出面。
而书院的事情再怎么忙,何艾也没忘记见缝插针的学习,得益于她那超强的学习能力,这些以背诵与理解为主的课业,对她而言,完全不存在问题。
等到书院已经正式进入到良性运转中时,时间已到三年后,金兰书院所在的这座荒僻的农庄,早不复学院初建时的荒凉。
除何艾早前就特意划出的一些留作书院将来扩增建筑的用地外,其它区域都已经形成热闹繁华的街道集市,开设有大量的店铺,人流量很高。
整个农庄及周围农家,还建设有许多处养殖点,以及大量作作坊,已成规模养殖的鸡鸭鱼肉,以及各作坊中生产出各种产品,不仅往生活有数千人的金兰书院送,还往宣阳城中供应。
这些变化,盘活了这一块地域的经济,不管是宣阳城中百姓,还是附近村镇中的百姓,多了打工的机会,收入增加,购买力大增,精神面貌也大变。
而这里通往宣阳城的道路哪怕一再加修扩建,因往来其间的车马行人众多,仍不时会呈拥堵状态,尤其是每到金兰书院招新生,或是放农忙假的时候。
“小公子,这里人多杂乱,不安全哪,我们还是先在宣阳城里多住一段时间后,再来这里玩吧?”
穿着一身粗布衣服,仍然难以掩饰他那身气质的小公子,十二三的年龄,长相十分精致,听到侍从的话,不满道。
“胡贵,我都跟你说了,我不是来玩的,我来这宣阳城,就是为了要去这金兰书院求学!”
“可是小公子,那金兰书院只招收能吃苦耐劳的贫家子弟,考核据说十分严苛,还从不容情,可您怎么看,也不像是贫家子弟啊!”
小公子不满道,“你是觉得,我吃不了苦,无法通过他们的考核吗?”
深知对方脾气,名为胡贵的仆从连忙低头请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