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走了,
迫不及待地赶去了明州市舶司。
太子爷葬礼期间,朱高煦就收到了水师提督吴宣传来的消息。
他本想耐着性子等到太子爷葬礼结束,再直接赶去明州带回神种。
然而杨士奇却是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或者说随手就给太孙朱瞻基埋下了一个坑。
毕竟那可是神种,足以改变大明朝堂的政治格局,也足以彻底帮他汉王朱高煦夺得储君大位,太孙朱瞻基岂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朱高煦这么轻易带回神种?
事实证明,这位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杨贤相,此刻已经完美地转变成了一个算计人心的政客。
而他算计人心的本事,即便是汉王朱高煦都要自愧不如。
所以朱高煦才会引而不发,在朝堂之上公然点出此事,然后再不急不慢地前往明州市舶司。
这看似是给了太孙朱瞻基一个反击的机会,实则却是给他挖了一个大坑,足以坑得这位太孙殿下一败涂地!
至于是机会,还是大坑,就看他朱瞻基做出什么选择了。
临行之前,朱高煦也没什么好交代的,只是将唤来杨士奇交代了几句。
因为郑和带回了神种,现在朝野上下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神种上面,反倒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类似于杨溥成为太孙党领袖,杨士奇此刻也俨然成了汉王党的中流砥柱。
有他杨士奇坐镇京师,应对太孙与太孙党官员的反击,已经足够了。
至少朱高煦很确信,朱瞻基加上杨溥,再加上那群太孙党官员,都还不够现在的政客杨士奇一只手打的。
拿到圣旨,此行朱高煦并没带多少人,只是带上了聂兴与郭登,以及寥寥几个暗卫好手。
毕竟他得给太孙朱瞻基一个机会,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所谓明州,就是浙江宁波。
前宋海上贸易异常发达,朝廷重视市舶贸易,而明州市舶司的设立,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宋商前往高丽和倭国贸易需要市舶司发放公凭,而明州是唯一的合法港口,在东亚海上丝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以来,庆元(明州)一直就是对倭的贸易港,在这三港之中距日本最近,所以,倭国商船开往元朝的几乎都驶进此港,仅有一、二个例外。
到了大明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执行严厉的海禁措施,一度关停了所有的市舶司港口。
直到永乐皇帝即位,这才复置太仓黄渡、宁波、泉州、广州、交趾云南、五市舶司,准倭国通贡宁波,琉球通贡泉州……为海外诸藩国专门设立了对应的通贡港口。
此次郑和船队返回大明,走的宁国路线,所以抵达港口正是明州市舶司,走的是合理合法的官方路线。
从帝都南京到浙江宁波,路程并不算远,偏偏朱高煦一行人不急不慢地走了整整半个多月时间。
这半个月内,一行人游山玩水,紧赶慢行,却始终不见什么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