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林大嫂一听这话,立刻有些不悦的叫了一声。
她婆婆就是这点不好,一张嘴尽会说一些不中听的话。
阿瑶开口说:“林大嫂,林奶奶,你们不用太担心,国富他不是骨折,只是胳膊脱臼,等会我把他胳膊接上就行,过后几日不要拿重东西,也就没事了。”
“这就好,这就好。”林大嫂一听这话,顿时松了一口气。
林奶奶也放了心,不过却开口催促阿瑶,赶快把胳膊接上。
对于接胳膊脱臼,阿瑶来到这里三年时间,已经很是熟悉了,所以没费什么力气,便把林国富的胳膊接好。
“真是谢谢顾医生了。”林奶奶见孙子的胳膊确实没事了,便从屋子里拿了几个鸡蛋,塞到阿瑶手里说道。
对此,阿瑶也没有拒绝,不过也没有一下都要,只拿了两个。
阿瑶这三年来,凭借自己‘自学’的一些医学常识,可没少诊治像是林国富这种病人,什么感冒发烧,或是镰刀不慎割到手脚等等这样的小病小痛。像是这种病症,村民多半是不舍得去县城医院,一去就要花钱,少则两三块,多则就不好说了。
先前都是自己忍忍或是喝一些土方,熬一熬就过去,不过既然知青中,有懂得医术的,自然要让医生看一看,才更安心一些。
知道阿瑶会医术,有个头疼脑热,舍不得去县城医院,自然都喜欢让阿瑶过来瞧一瞧,先开始是无条件的帮忙,有村民心里过意不去,想要感谢,就会给阿瑶松一些鸡蛋等东西,做为谢礼。
再后来,因阿瑶的医术还不错(找她看病的,几乎都能医好),林爱国便和村子里的干事商量了一下,让阿瑶成了村子里的村医,每天给记六个工分,毕竟不是每天都有人找她来看病。
有了这六个工分,阿瑶的生活陡然变的更加轻松,不用像是其他人一样,每天下地干活,才能养活自己,她只需要在农忙时,才需要每天都下地,其他时候,就可以歇着。
其实她不用干活,凭借手里的存款也可以过的舒舒服服,但这个年代,太有钱可不是什么好事。
再说了,阿瑶手里的钱,可另有他用。
像是七七年高考恢复后,花钱的地方可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