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王家的仆人们并不跟着听课,否则的话,定要忧心自家的少爷会否被教坏了。
从咸阳返中都的路上,唐无易带着王中孚走得不紧不慢,某处风景好,停下来游览个几天,是常有的事。
这么走走停停回了中都,已经是贞元二年八月了。
迁都是件大事,金主完颜亮便改了元,号为贞元。
完颜亮此人疑心重,又素有雄心壮志,见不得许多女真旧制,锐意革新,他这迁都既是为了便于交通全国,也是为了抓权。
若是在上京会宁府,白山黑水苦寒之地,乃是女真旧族势力最大的地方,他虽是皇帝,还要受人节制,迁都过后,炮制金国贵族里那些保守党、他信不过的人,就简单起来了。
若非必要,很多女真贵族是不愿迁都的,因而反倒是汉化的女真和汉人,在中都这边比较多。
金国汉化,乃是加强其统治的好事,然而汉人中的有识之士,却不免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黄裳虽是唐无易的曾外祖,然而二人每年相聚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盖因唐无易身处大金中都,让北宋年间出生、及第、为官,遍识大宋繁华的黄裳难免心下怆然。
然而收下王中孚后,唐无易终于想到了一件事。
他这曾外祖身上最大的财富,并非是什么九阴真经,而是《万寿道藏》。
《万寿道藏》乃是黄裳当年奉徽宗之命编纂的,遍集当年天下道经之精华,只可惜当年汴京失陷,《万寿道藏》也多有毁于战火的。
《万寿道藏》没了自然可惜,唐无易这些年也多有收集其残卷,以填充自己底蕴,不过有了黄裳这个活宝典在,倒能简单许多。
黄裳何以从不通武事的文官成为武林高手?
便是因为他奉命编纂道藏,怕成品不过关惹得“道君皇帝”震怒,字字小心,句句斟酌,一言一辞,都铭刻在心。
黄裳的记性很不错,而他对道藏的记忆又很深刻,所以一些亡佚的部分,唐无易渐渐就将它复原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