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李王立世子,便学那原朝的东胡人,立了幼子。纵然李王不似遗德你科举得中,也当是知礼守礼者。李王尚且如此,那其他人呢?”
李芳远答不上来。
其实他也能感觉出来祁元询有借题发挥的意思了。
可是谁让他爹当年确实做过原朝的千户,又立了幼子呢?
李芳远不是很想辩驳这件事。
他没有插话,祁元询便继续说了下去:“国朝第一科,不过录取百二十人,高丽国送四人来读书,竟有一人力压群雄得中,若说习汉文,当年的高丽做得很是不错。”
李芳远微微低头。他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后续,也知道祁元询话中的未尽之意。高丽中试者金涛,因为不通华文,在中了大周进士之后,只能不受所赐官职,归国为官。
其人在朝鲜国内自然是官运亨通,毕竟是能中上国科举之人,国内自然认为他才干很强,又有这么一层上国背景在,不受重视都说不过去。
但再怎么样,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连朝鲜进士都不熟华语、华文,纵然儒家经典学得很不错,也依然是不到位的。
“殿下,朝鲜若得受册封,定会潜心治经,弘扬圣人之学,并皆用汉文汉语。”
“遗德有心了。若是你能说动李王,身体力行,大周会看到朝鲜的忠心的。”
“殿下放心,定不负殿下期望。”
祁元询听着他信誓旦旦的回答,都要为即将被“物理说服”的李成桂感到同情了。
但是其实这样还是不够的。
自古以来,能识字的家境大多是比较殷实的。
中原这样地大物博的地方,才能够让出身贫寒的人也有可能受到教育。
至于这个时期的其他国家,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能够接受教育的基本上都是贵族,最次也是落魄贵族、富商富农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