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在宣武年间,曾经铸造过“宣武通宝”,但是官方大量发行的还是宝钞。
而且宣武年大周比较缺铜,铸造的铜钱配比未曾确定,又有回收一些旧铜铸钱,是以铜质复杂,质量各不相同,后期的宣武通宝,成色大致都比早期的宣武通宝要好。
其后在乾圣年间,开铸“乾圣通宝”,制作显得非常的精美统一,钱文也是名家手笔,笔画端庄。
虽说大周的官方铜钱一直有发行,但是市面上,还有许多古铜钱在流通。
有些被回收了,但是总有地方还是在用的。
朝廷官方发行的钱是制钱,当然是最为标准的,可恨的是总有那么些人会私铸钱币,私钱的质量当然是没有制钱的好的。
想要办大事就得有钱,铸钱计划很重要,因为祁元询想做一件傻事儿───停止大规模发售大周宝钞,只保证宝钞能够兑换与国家的存储量相匹配的钱币。
这件事儿在宣武年间的时候他就做过,那时候还把主意打到过国外去。
这些年的国库收入和一些矿产收入,确实能够像他想的那样支撑一部分,但是印刷宝钞,这种躺着来钱的好事,还是很难让朝廷下定决心去废止宝钞的流通。
就算宝钞的购买力越来越低,朝廷也只是想办法去补救,而不是要直接废止,恢复钱币的通行。
宝钞的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从便利程度来说,未来加强对外联系交流,以及能够连通的疆域更加扩大之后,宝钞当然比金属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