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那汉子一看到王小麦,眼都亮起来了,边朝着王小麦走过来,边喊道,“咋这晚才到呢?舅今天特意为了接你把赶牛车这活儿给揽来了,等来等去,可算把你给等来了!看着咋又瘦了呢?等到大队,咱直接回家,我让你舅妈给你做你爱吃的二合面发糕!”
“路上耽搁了一会儿,坐得我浑身都要散架了!”王小麦边解释边捧场地说道,“三舅妈蒸的发糕最好吃了!”
两个人又絮叨了几句,说了些家常后,王小麦这才赶忙把苏苗苗拉过来,对她三舅说道:“舅,这是我在省城认识的妹子,苏苗苗。我想让她跟我一起搁家里住,到时候给屋子里挂个帘儿就行。您能不能跟丰年叔说说,让他一会儿挑人的时候,给苗儿也算进咱大队里来。我也好有个人跟我作伴。”
杨丰粮对王小麦这个小外甥女更是疼爱有加,听她开口,更是心疼家里就她一个女孩没有人作伴,孤孤单单的。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说得上来的朋友,他自然没有不允许的。不过,他也得看看小麦认识的娃咋样,别是个一肚子坏水的,到时候教坏自家孩子可不行。
想着,杨丰粮扭头看了看苏苗苗,问道:“娃,你家也是省城的?多大了?看着比我家小麦小好多,咋家里人就舍得让你这么点的娃下乡来受罪?”
苏苗苗一见杨丰粮这个态度,反倒心里踏实了不少。双向的怀疑与验证,才是最多的保证。于是,她没啥抵触情绪地,将同王小麦说过的话又和杨丰粮说了一遍:“我家是钢铁厂的,再俩月就15了。家里就我符合条件,所以就我来了。”
苏苗苗说完,又装作一副怯懦的样子,抬头看向杨丰粮和王小麦,有些不安问道:“叔,我能和小麦姐一起住吗?会不会,给你们添麻烦?”
这是她的以退为进,好降低对方的警惕,也能增加点好感。人嘛,总是对弱者充满同情,苏苗苗现在的形象就是她最好的武器。
果然,杨丰粮在苏苗苗说出这话后,立刻回道:“不会的!就跟小麦一起住,当是自己家一样!”
苏苗苗努力憋红了脸,一副深受农村人民朴实善良感动的样子,成功得到了看着毫无芥蒂,也完全没顾虑自己知青的身份会给他们添麻烦的杨丰粮的认可,和同样面带诚恳,恨不得拉着自己手现在就上牛车回大队的王小麦的更深层,更肯定的友情。
苏苗苗: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那一边,才和余主任扯完皮的大队队长们都散开了,全都蓄势待发地准备开始挑知青了。余主任那边发话了,每个大队要分配六到七个人,男女不限。这标准一说,那大队长们便各个摩拳擦掌了,谁都想要男知青,虽说这群城里的孩子不比他们社员能干,但男知青多少也比女知青要有力气,能干的活儿也多。过阵子就该秋收了,女知青太麻烦,今天头疼,明天肚子疼的……还是男知青好!
北河沟大队的杨丰收也准备多挑几个男知青来,可还没等他选人呢,杨丰粮就跑过来说让他帮忙把他家外甥女认识的一个女知青也给挑过来,到时候一起住到他家。
“当初不说好了就你外甥女一个人吗!”杨丰收看了一眼站在杨丰粮旁边的苏苗苗,看着她瘦小枯干,长得也不怎么样的样子,心里有些不乐意。
“就多一个咋了?我妹子给带来的那些东西,都够养活好几个知青的了!”杨丰粮一瞪眼,有些不满。他妹子当初为了让小麦能分到北河沟大队,住到家里,可不光是在省城使劲儿,还给了杨丰年不少好处的。
“哎呀,你小子小点声!”杨丰收连忙喝住了杨丰粮还想再说下去的打算。
杨丰收和杨丰粮是一爷之孙,但因为他二伯,也就是杨丰粮他爹,走得早,剩下孤儿寡母走动得太勤会让人说道,渐渐地两家也就很少走动,除了平日里下工埋头干活,也就逢年过节才会串一回亲戚。所以,他对杨丰粮这小子是没太大了解。但杨丰年也是真没想到他二伯家的这个三小子竟然是个楞茬头,那私下里送礼的事儿竟然就这么大剌剌地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