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人的心本就是偏的,邵循本来不该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将一个人往坏里想,但是事实就是她现在不但不同情,还几乎肯定皇后犯了绝对不能让皇帝容忍的错,才会被这样的对待。
甚至这个错,曾经深切的伤到了皇帝,让他就算对着邵循也诸多忌讳不想提及。
她无条件的相信着皇帝人品,并且下意识的就会思考皇后做了什么,才会引得他反感至此,但是想到皇帝避而不谈和略带阴郁的态度,又会将思绪压下去——若他自己不说,必定是不愿意让邵循知道的,那她执意探究,反而对皇帝没什么益处,引他难堪。
就在邵循出神的时候,皇子们已经开始带着家眷去给嫡母贺寿了。
吴王赵言栒算是拖家带口最多的,他带着齐氏和二子一女上前,人丁兴旺的让魏王妃十分眼红。
皇后看着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庶子,心里其实很是有几分感慨,当年那个因她一念之差得以孕育的胎儿,竟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
她没有因为德妃的不逊而为难吴王,收下了贺礼,勉励几句就放他下去了。
到了本该和皇后亲近些的魏王,她却明确表现出了不满——几句话的功夫,她至少谈及了两次和子嗣有关的话题,虽然是对魏王说的,实际上却是在敲打魏王妃。
萧氏有十二万分的委屈,下去时不由得看向魏王。
赵言杭却神情平淡,没有显出难堪和对妻子迟迟未生育的不满,但是也没有出言安抚。
再就是已经是楚王的赵言彬。
他自从淑妃被赐死之后就沉寂了下来,不再像以前一样被逼着结交大臣,也没有主动凑上来的人,干脆就落个清闲,按照自己的意愿招了一帮清客,每日沉溺于书画诗词当中,还很有几首诗词流传开来。
邵循看过几眼,有几首是难得的上乘之作,代代流传下去应该不难。
里面有纯粹描写游乐欢宴的,也有借景抒情寄托哀思的,在这上面他倒是不避讳对母亲的怀念和伤感,也不怕被皇帝看到。
皇帝未尝没有读过,也确实不曾为着他缅怀淑妃而训斥责难。
楚王妃苗氏则是生了个小皇孙,但是还太小了,就没有抱进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