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使臣回过头同人吩咐道:“立刻给大王送信。”
先前契丹所有的兵马部署必须马上变动,不能给李初一丁点机会。
只是他再快也快不过李初。李初利落的回到皇宫把自己探听得出来的各方消息告诉武媚娘,也立刻让武媚娘下令八百里加急送往各边境,查明这些兵马是否当真部署在此。
最后各边境探听得来的消息皆如李初所言,虽然三国的使臣依然留在洛阳,可是,政事堂的诸位宰相都明白,这些使臣分明来者不善,想要探听大周的具体情况。
应付照样派人应付,他们想留,大周也绝对不会赶人。
按照李初的说法是让他们留下,弄出一些假象,对于将来打仗更有利。
“虽然三国确实结成盟约,但是公主殿下几次出手离间他们,想必他们的联盟也是不牢靠的,此时出兵先下手为强是否不宜?”虽然兵马都探听清楚,确实如同李初所言,周边各国都不老实。
可是如果再起战事,对于天下来说并不是好事,很多人都不希望这场仗打起来。
“这场仗他们一定会打的,如果我们洞察他们三国联盟却不动手,只会让他们以为我们畏惧他们的联盟。到那个时候,他们绝对会拼死一战。三个国家的战力和我们一国相比,如果个个视死如归,对于我们来说将是灭顶之灾。与其把主动权交给别人,不如握在手里各个击破,看他们还能怎么联盟。”李初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这些人既然敢动手,李初就要把他们一次性解决。
武媚娘知道李初说的不是危言耸听,“调令三军这场仗你亲自去。”
大周这么多年来,能够太太平平,只有小战事,而无大战事,就是因为李初之前对东突厥与吐蕃的震慑。
可是再多的震慑,随着李初这么多年不理战事,让人以为李初年纪大了,不管事了。
那么就让他们看看大唐的安定公主,大周的安定公主,依然一如从前。
“是。”从一开始李初就想去打这场仗,也必须要打这场仗,打赢了这场仗,不仅震慑各国,何尝不是震慑朝廷。
三军兵马尽握于李初之手,正好让李初可以安插更多合适的人。
“臣请军校的学生随臣一道出战。”军校建立,军校中的学生有些入李初眼的人,李初就想带着他们一到上战场。
大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一展所学,也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李初怎么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