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李初最不缺的正是耐性,利于千秋后代的事,别说只是费些心思,花个几年的时间罢了,就算让她用一辈子去做到,她都甘愿。

此后,李初将对外的事尽都交付于人,明面上她就在报馆和拾遗坊多转悠,压根不像她同人放的话一样想对人如何。

刚开始还有人担心李初是不是打了什么坏主意,但一年两年的过去,李初没有任何的异常,只是将心思都放在了报馆上,她这根据报馆投稿得到的人才着实不少,一股脑全都给李治举荐上去,人都得用,而且用得都不错,有人倒是提过李初一直举荐人才是否不太妥当?

李治只问他们道:“李安期同朕说起言贤路蔽塞之由,责在天子,朕希望你们为朕多举人才,可是你们举了吗?你们做不到的事,朕的公主为朕为分忧倒是成了她的不是?不要让朕觉得你们就是一个笑话。”

皇帝陛下是生气的,大唐需要人才,正是因为需要,所以别说是李初了,谁举荐上来的人才李治都是一视同仁的用了,他们现在又算是怎么回事?

拿着李初不放,可见真是针对上了?

是啊,如果手里有人才的人,尽可以同李治举荐上去,李治又不是不用。没有办法攻击李初,那能怎么办,开始猛举荐人才呗,他们就不相信了,他们会比不上一个李初没有办法将人才送到李治的面前。

由此,大唐再现举贤之风,宰相李安期见此那叫一个高兴地冲李治表达内心的喜悦,“天下人才聚拢,实大唐之福也,陛下之福。”

举贤之路再一次开启,看着人才不断的由人举荐上来,不断为朝廷所用,这是盛世之兆啊!

李初同李治赞道:“还是父亲有先见之明,人才举荐也得争,有人做,有人不做,总是不妥当的,大家一起做,一起开了举贤之路,从此天下人都知道大唐用人唯才。”

李治道:“那也是你用的好办法,以报馆收拢人才,愿意入朝出仕的人可以入为官,不愿意出仕的人就让他们留在你的报馆,专门写针对天下的文章,及时的将问题反馈出来,何尝不是一种对大唐,对天下好的方法。”

“还是父亲英明。”李初再次郑重拍李治的马屁,力证最最厉害的人必须的是李治。

李治瞧着这几年如同抽条般长大的李初,一身淡绿色的宫装,发间别着一朵牡丹花样,更有几个小样的装饰,简洁大方,衫得她的容貌越发的出色。不知不觉李初竟然十六岁了,十六岁的年纪,连李贤都在去岁定下了王妃人选,独独就是李初不肯选驸马。

武媚娘提过好几回,也同样带过不少的青年才俊来叫李初过目,无奈李初一个都看不上,眼看武媚娘急了,李初赶紧提醒李治和武媚娘千万不能忘记当年答应下她的事,有言在先的不逼婚,不能说话不算数。

要不是李治答应下,武媚娘何至于点这个头,而且啊,她觉得少女思春,不可能李初是个例外的,迟早她得自己心急的选驸马。

结果一年年的过去,真是要把武媚娘急疯了,她此时已经不想让李初联什么姻了,只盼李初赶紧嫁出去,嫁了就好。否则一个个上门同她打听消息的人,武媚娘不断地搪塞,几年下来很忧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