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留在京城里会被催婚,如果他心志不坚定,娶了一个美娇娘,从此迷恋温柔乡,丧失了斗志,朝廷就会失去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岂不是很大的损失。
赵霁原本还在努力听着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腔,但是宁长远的戏明显更足,那哀哀萋萋的语气,那丰富的表情,简直像极了一个被始乱终弃的怨妇,如果不是对燕云开有足够的信任,简直让赵霁怀疑,宁长远是不是被燕云开抛弃了。
宁长远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苦处,看到燕云开不为所动,终于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国师大人,末将听手下的探马来报,北方匈奴有变。
他们从十年前王庭被破之后,一直处于内乱状态,因为这些蛮人逐水草而居,没办法彻底消灭他们,一再的让这些祸患死灰复燃。
最近听说他们勾结了西边的吐蕃,那吐蕃国表面上归属我大晋,实际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听说蛮人的公主已经跟吐蕃国王成婚了。
匈奴和吐蕃结盟,要从青海攻打中原,这个消息绝对可靠。
末将有罪,私自派出了探马。但是国师,您也是掌兵出身,应该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所有成名的大将,都有自己亲信的探马,这在大晋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于这一点赵霁并不感到稀奇,但是让赵霁觉得稀奇的是,宁长远掌握了如此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不直接上报朝廷,反而要跟燕云开私下说呢。
还有就是大晋的地区战争形势,其实跟所有的中原农耕王朝差不多,就是跟草原游牧民族有世仇,就这一点而言,是无法避免的历史必然结果。
因为农耕文明富庶,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然而草原文明平穷,但是战斗力强悍,一但遇到天灾人祸,草原文明当然会拿起武器,抢夺富裕的农耕文明。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是没有办法。有关这一点现代社会就做的很好,牲畜圈养,改变游牧为畜牧,只要能给人民吃饱饭,就算是北方的草原民族,也可以变成大晋的子民。
跟很多想要当英雄的男孩子不同,赵霁是不喜欢战争的,因为他知道打战就会有死亡,他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他讨厌流血和死亡。
同时他也知道,想要实现游牧到畜牧的转变,依靠和平手段是不行的。唯有彻底的征服,这个好方法才有得到实行的可能。
不知不觉见,赵霁的耳朵里已经完全听不见唱戏的声音了,全神贯注的倾听着宁长远和燕云开的交谈。
有关改变游牧形态,从而提高牧民抗风险能力的提议,赵霁并没有马上说出来,他没有出风头的意思,想等燕云开和宁长远谈完之后,再跟燕云开私下说。
燕云开在听完宁长远的那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并没有什么为之变色的表情,反而非常平静的回答道,“你所说的一切,朝中诸位丞相和堂部大人都悉数知晓了。但是你也不要危言耸听,匈奴和吐蕃和亲是真,但是攻打青海却是你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