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九月二十一日清晨, 位于北城的九江王府张灯结彩,从辰时就有闲散的宗室子弟登门。

做为本家,他们也吆五喝六的帮着忙活, 指挥王府的下人搬桌子抬椅子, 其实这些事情下人们本来就有章程, 但是他们的声音可以使整个厅堂内外热闹起来, 看着这点唯一的好处上,九江王就要原谅他们空手上门的事实。

宗室里也并非人人都富裕, 破落户不少。

这种情况,每个家族都一样,总有几个不思进取的穷亲戚,逢年过节的时候上门又吃又拿,九江王的态度就是尽量的接济。

对此燕云开就很看不惯, 他觉得这些人有手有脚,就该自食其力, 而不是倚靠皇室宗亲的身份吸食国家的血肉。

在这样衣食无忧,游手好闲的状态下,这些人不免染上种种恶习,流连秦楼楚馆, 斗鸡走狗, 醉酒闹事。

最近抓捕的服用致幻药物的人中,就有许多的宗室子弟。

因为抓捕这些人,给燕云开带来了很多麻烦,前段时间赵霁生病了, 燕云开很想多花点时间陪着赵霁, 可是有许多不争气的亲戚正在给他找麻烦。

由于燕云开抓了很多宗亲的儿子孙子,把这些膏粱子弟充军流放了。他们不敢跟燕云开正面对抗, 就想到了挑刺儿的办法。

故意找出一些情理之间有冲突的案件,买通御史在廷议的时候出面提出反对意见,让这些案子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想把事情闹大,引发舆论,让燕云开担上一个断案不清的罪名。

第一次发生这件事的时候,燕云开没有理会御史的意见,在第一次廷议的第二天,就决定采取刑部的意见,判一个灭门案的凶手斩立决。

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隐藏在其中的阴谋,因为他的信念中决策者必须果决,这是他作为一个将军时,就具备的素养。在这件案子里,他心里决定要站在法理这一边,就不在听取情感的辩护,免得犹豫不决,贻误战机。

燕云开曾经给燕云景剖析过自己的思路,他希望燕云景能成为一个遇事果断的决策者。

第一次的案件,就在这样的轻松教学中落下了帷幕,当第二次又出现类似的案件想要在廷议中掀起波澜时,燕云开就察觉到了异常。

像这样的事情的确每年都会遇到几起,但是最近发生的频率未免太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