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这房子也得重新修缮一下,要不然那天夏老太或者肖娘子心血来潮,要回老家祭祀祖先,还找不到地方住。
这样一来,反而是赵玄金的坟先修好。说起来正是因为曲家被抓,曲熊原本预定用来修地基的青石运到三江县,却面临无人接手的困境。
卖青石的商人知道是县老爷家的买卖,连定金都没有收。青石本身不值钱,可是采石运输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卖石头的商人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打水漂,就想在三江县重新找买主。
正巧赵珲也在找牙行的人打听那里有卖上好的青石,赵珲就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最后价格谈下来,比原本预计的低了一成。
这下子不管是赵珲,还是那个卖石头的商人都很高兴,赵霁也很高兴,因为等他回到三江县的当天,赵老爹的新坟就已经修好了。
接下来就只剩下法会了,赵霁请了九个道士在赵老爹坟前念经超度,开流水席请赵家村和县城里原本跟赵家有交情的人吃饭。
法会持续了三天,在此期间赵霁正式披麻戴孝,烧了衙门判决文书的抄写稿祭拜赵老爹,算是重新给含冤而死的赵老爹办了丧事。
这件事情在三江县被人津津乐道,赵霁成了替父申冤的传奇人物,听到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最后这个故事还被写成了戏文。
做到这个地步,赵霁觉得他也算对这具被占用的身体有所交代了。
当天夜里,赵珲拿了字迹潦草的账本来找赵霁算账,看得赵霁头昏脑胀。但他还是认真的核算了帐务,心里想着应该尽快在家里推行阿拉伯数字和表格记账的方法。
但是赵霁在面对赵珲的时候,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
因为除了这次修坟办丧事,赵霁还打算让赵珲帮忙看着老家的宅子,顺便年节忌日的时候帮忙祭拜扫墓。人心易变,要是在赵珲心里种下了他好糊弄的根子,就怕将来赵珲做事不认真。
最初他给了赵珲一千两银子,除去修坟的石料工匠,刻碑的费用,请道士超度,包括后来办流水席,其实都是赵珲和他婆娘张大姑儿在操持。
买青石的优惠,油盐柴米,一斤小葱账面上都写的很清楚,结完帐一共只用了六百三十一两二钱银子。
赵珲把银子还给赵霁,赵霁点好数,只把散碎银子收了,有把三百两大银锭推给赵珲,“我本来答应了婶子,要给杏儿妹妹置办头面嫁妆,再给一百两压箱底的钱。可是我这次在府城里被诸多事情绊住了手脚,也没时间去给妹子挑首饰,就直接给她二百两银子吧。喜欢什么样的首饰,让她自己看了再买。还有另外一百两,就当是叔叔这段时间忙上忙下的辛苦钱,拿来给你们家赵江读书用吧,将来有了出息,叔叔婶子将来也好跟着享福。”
赵珲当然想要银子,但又有点不好意思,赵霁不想跟他拉扯,接着道,“这钱叔叔就收下吧,婶子天天上街做点小生意,辛苦不说,也赚不到几个钱,以后就别做了。我还有一件事情求你,就是我们家的宅子需要有人照看打扫,这事儿就拜托给叔叔婶子吧,还有祭祀扫墓的事情,还要请叔叔代劳。”
有了赵霁的这番表示,赵珲也觉得有了台阶下,终于千恩万谢的收下了三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