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蒋鹤山对燕云开的夸奖显然很受用,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赵霁懒的听他们商业互吹,专心钓鱼。可惜鱼儿就是不上钩,他还心下腹诽,是不是蒋鹤山和燕云开谈笑的声音太大了,才惊走了本该咬钩的鱼儿。

虽然赵霁不想理会蒋鹤山他们,但是蒋鹤山此时兴致很高,却不愿意放过赵霁,他微笑着对专心钓鱼的赵霁说,“这段江水风景秀美,小神仙可愿意做一首诗。”

赵霁很想说,他不会作诗。但是这个时代只要是读过两本书的人,都会作诗。无论水平高低,只要掌握了作诗的规则,打油诗,人人都会做两首的,否则根本没资格在上流社会混。

蒋旭年纪还小,暂且不论。像夏莲儿肖娘子她们,宴席上行酒令,或打牌输了做惩罚,都时常要做应酬的诗句。还有赵霁平常看的那些小说和游记,也经常有诗句夹杂在其中。就连那些和尚道士,给人家写的卜辞卦文,也常常要作诗来打机锋。

赵霁有原身的记忆,当然也知道作诗的基本规则。可是,就像他写不出八股文章一样,光是有记忆不行,还需要把那些记忆一点点化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有用,这跟重新读一遍书,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基本差不多。

赵霁觉得,就算掰着指头,用韵脚生搬硬套,他也写不出像样的诗句。

至于抄袭古人的诗,这根本就是馊主意。因为别人都不是傻子,除非能想到跟当时的情景相和的诗句,还要一以惯之的盯着一个人抄,否则你一开口别人就会发觉不对劲。

想了一堆有的没得,赵霁心里反而更加没有诗情画意了,连忙推托道,“我实在不擅长作诗,免得说出两句臭不可闻的句子,扫了两位的雅兴,还是算了吧。”

为了挽尊,赵霁又接着说,“这沿途两岸的风景确实不错,我到时候写成游记,带回去给家中的亲眷们看看。”

蒋鹤山已经听说赵霁让蒋旭写日记的事情了,依旧笑着对赵霁说,“旭儿也说让我记下沿途的风景见闻,写信给她寄回去。小神仙既然也要写的话,不如仿效旭儿他们的方法,我们各自写了,交换着欣赏。”

赵霁觉得这简直是作茧自缚,但也只能尴尬的笑着说,“好啊。”

算了,他一个医生,文采差点儿,就差点儿吧,也不怕人家笑话。

燕云开也插言道,“蒋大人是说交换日记的法子吗,让小生也参加一个。”

蒋鹤山望着燕云开说,“景和老弟也知道小神仙想出来的新奇法子了,听起来很有趣,对吧。”

燕云开笑着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