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年纪小的孩子当学徒,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在学医的同时,肯定要适当的学习一些文化课才行。但是赵霁不会教文化课,他自己的文化课都不行,只能勉强看看小说,拿什么教学生。
这样一来,蒋鹤山的女儿就是不错的人选,她出生在士人家庭,这个年纪肯定已经开始识字了,如果还想多教些文化课,这不是还有蒋夫子代劳吗。
将来要是有了其他徒弟,凭借这层关系,还可以让蒋夫子一并代劳。反正他也不打算收太多学徒,最多三五个人,到时候在家里给他们开个小班。
赵霁的算盘打得啪啪响,然后又问了一些蒋大姐儿的情况,然后蒋鹤山笑了一下说,“三百千都能成颂了。”
这姑娘是天才儿童啊,才刚刚六周岁,就认识这么多字。
当然,在这个时代,六岁能识字还不足以扬名,得要六岁能作诗,才有资格名动京华。
而建安城的高门中,似乎并不缺少这样的天才。
前段时间在宫里的时候,御医们闲着没事也聊天,说起出名的人物,其中就有一位风流才子,名叫郑钦。
郑钦是当今皇帝的亲舅舅,曾经也是天下闻名的神童。可惜这是一个类似伤仲永的故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御医们提起他,也只是为了感叹此人如今是多么的堕落。
郑钦三岁就能识字,五岁能写诗,十岁时所做的诗词被乐伎歌女们竞相传唱。到了十六岁,郑钦恋爱了,爱上了以唱他的诗词出名的歌女魏紫。
那场发生在十年前的爱情悲剧,已经被写成了戏剧,广为流传。也正是这件人尽皆知的爱情悲剧,让郑家彻底被先帝所厌弃。
虽然不知道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反正以赵霁听到的版本来看,故事挺狗血的。
十年前,小皇帝已经两岁了,郑太后的父亲郑斌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六品鸿胪寺主簿,但尾巴已经快翘到天上去了。
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还有郑钦的神童名声,郑斌和当时的右相张同甫家定了亲,张同甫有个小女儿,时年十五岁,跟郑钦年龄正相当。
这桩婚事,先帝也在暗中促成,否则张家有的是族亲,干嘛非要嫁嫡亲幼女。
在先帝看来,郑斌当官做事的能力有限,郑家也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人物,就连神童郑钦,他也不太看得上。
是嘛,三年一度开科选士,那么多的状元榜眼,那个不是曾经的神童,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这些都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