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紧着准备嫁妆,聘礼稍后哀家和两位皇后商量。”陈太后摆摆手,内务大臣立刻应声行了礼退下。
一直到远离了寿康宫才缓过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想想大齐硕果仅存的三位常驻封地的亲王,总觉得过不了多久京都怕是更加乱了。
巧合的是刑无伤和赢然在谈论皇室成员的时候,也谈起这三位在封地快活的亲王。
“我记得你们刑家的王爷公主不是都在京都吗?”为什么总说赢赋这个五品官在京都完全不起眼,还不就是皇室封的龙子凤孙全部都是虚封,人都在京都住着,封地的税收也全部都折成钱粮不了这些必需的东西,由内务府从户部领了条子统一采买发放。
想想京都就那么大,所有的皇亲国戚都在里头扎堆,再加上那些高官勋贵,赢赋这个五品官可不就是一点不起眼了嘛。
“将王爷圈在京都是我祖父那一辈才开始的,之前那两辈都是出京实封,太宗那一辈的兄弟都有打天下的功劳在,可以服众的嫡长子又早亡,下头兄弟谁也不服谁。结果就是登位的太宗皇帝把兄弟杀了个干净,下头的侄子侄女死的死,活着的也都全贬成了庶人,太祖前脚刚封出去的封地,后脚就被太宗全都收了回来。”刑无伤拿着新到手的水笔在一大张裁好的白纸上画皇室谱系,很有种思维导图的味道。
赢然看着第二列那一大排的叉叉,不得不感叹一句:太宗可真猛,砍兄弟跟砍瓜切菜似的。
“太宗年轻的时候打仗勇猛受过受过不少伤,子嗣方面一直很艰难,生下来的孩子大多都夭折了,只有高宗长大成人了,晚年的时候可能保养的比较好,反而留下了三个牙牙学语的小皇子。”刑无伤点了洛王,曾王和珉王,“高宗身体也不算好,所以皇祖父也只有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其中只有最小的明珠大长公主还健在,其他三位都没有成年就夭折了。”
这个明珠大长公主是太后的小姑子,传说中的京都第一大媒人。
“我皇祖父天资好,两道双修的情况下身体自然比一般人都要好,子嗣上也异常丰盈,除了我父皇,包括现在陛下,我一共有七个活着的皇叔,倒是皇室一直缺公主,我也只有两个姑姑。”刑无伤点了一连串王爷,“六位皇叔中,已经有三位出事了。”
“你这三个曾叔祖可真能生。”不算娶进门的,光是生的儿子闺女,都已经四世同堂了,一辈少点的十几个,多的四五十个,三家人连妻妾全算在内足足有上千人。
特别是曾王,光他一个人的妻妾数量就有一百二十多人,这还都是有名有份的,没有名分的贱妾通房丫头什么的只怕更多。
怕是皇帝后宫的嫔妃都没有这么多吧。
好家伙!赢然都要忍不住直呼一声好家伙!
这可真是……也不怕铁杵磨成针?
要是以前刑无伤虽然会觉得曾王在女色上不知节制没有体统,但却也不会多想,但是如今他想得难免就多了很多。
因为曾王没有节制的收后宫生孩子,皇室要多出多少额外的支出,对于封地的人口结构更是影响恶劣。
这个时代本来就重男轻女,哪怕女武者同样可以活得肆意,但和男武者比起来总是差一截,在等级高的武者中还并不明显,在下头天资一般的平民百姓中尤为突出。
大齐的每一个地方人口比例都是男多女少的情况,加上富贵人家还要纳妾蓄婢,导致当地可匹配平民男子的适婚女子数量更少,以至于每个地方都少不了一大波的光棍。
这个时代对于子嗣十分看重,没有子嗣对一个人的打击是全方面的。
可想而知那些连媳妇都没有的光棍也是不可能有子嗣的,而这些没有后人的男人,不管因为自身还是因为环境,都有很大可能变成不安定因素,造成当地的不稳定。
作为大齐未来的君主,刑无伤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一情况产生的:“就算禁止纳妾蓄婢的政令能顺利通达,执行起来也不容易。”
不但是有钱的男子不愿意,很多想靠姿色翻身的女子也不愿意。
支持的人可能有本来就纳不起妾甚至娶不上媳妇的男人,和大家族的贵女以及自立自强的平民女子。
其中纳不起妾的男人不一定一辈子纳不起,大家族的贵女一身荣辱都依仗娘家夫家,根本没有多少话语权。
最后只剩下那些光棍和一部分平民女子。
但他们恰恰是最发不出声音的。
“娶不上媳妇这事儿什么时候都有,除了一部分是自然而然地优胜劣汰之外,这里是真的娶不上,我之前那里大概是大家都觉得没必要。”赢然觉得人口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难题,大齐有大齐的难处,华夏也有华夏的难处,“得让女人有选择的权利,得让她们有钱,有了钱就有了话语权,靠自己能活又何必卖身?女儿若是也能给家里带来收入,自然而然就会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到了那时候禁止纳妾蓄婢才会真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