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麟道:“韩赢!我本无意残害天子,可你非要挑衅。天子现在在我手中,我若是死,必然要他,还有他身边这位美人儿一同陪葬。你听清楚了,天子若是死,乃是因你今日所致。你才是犯上弑君的罪人。”
韩赢怒发冲冠,大叫道:“冲上去,杀了他!”
阿福只听到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接着尘土飞扬,马蹄蹚沓,整个大地都震动起来。她被再次强行塞进了马车中,连云郁一同。她拼命地想呼救,想大叫,云郁紧紧地勒住了她,手捂着她的嘴,颤声地说:“别怕,别怕。”她看见大军,潮水一般地涌来,又潮水一般地褪去,留下了一地的死尸,还有鲜血、武器。她看到韩氏兄弟在奋勇杀敌。韩赢负了伤,从马背上掉了下来。他的两个兄弟顿时慌了,顾不得再战,连忙杀出一条路,奔去救援。韩赢一把扯下了身上已经被砍坏的铠甲,说:“愣着干什么!快去救陛下!”口中吐出鲜血来。他眼泪急下,悲愤交加朝着云郁的方向大叫了一声:“陛下!”一跟头栽倒过去。顿时军心大乱。贺兰麟也挂了彩,军心大乱,赶紧带着皇帝和剩余的人马趁机拍马遁逃。
韩氏追了几里,没追上,只得收兵。
云郁坐在车中,有些黯然说:“韩氏兄弟是义士。朕当初心存偏见,认为他是跟贺兰氏一样的人,没有早点信重他们。”
第150章 来生
这话其实说来无用。
因为, 不论他对韩氏是否有偏见,事情的结果,都不会改变。
就像他曾经反复地回想、思索过, 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人生有很多岔路口,并不是只有那一个选择。他其实有很多别的路。如果, 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入宫, 没有被封为乐平王呢?或者如果他选择当一个普通的封王, 留在封地上,过富贵安逸的日子。皇位是个烧红的铁烙头,又不是什么香饽饽, 大不了, 他不做这个皇帝罢了。又或者,他不跟贺兰逢春合作……他在无人的时候,曾一遍一遍细想这个问题, 假设种种可能。对他而言,最可怕的, 并非是这一切有多糟糕, 而是这一切的后果,是他自己所致。因为他错误的抉择。因为他的无能、短视、狭隘、愚蠢, 使一切变得不可挽回。这是最让他感到绝望和恐惧的东西,会让他彻底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他怕的并非是痛苦和挫折, 他有过很艰难的时候,但他并不感觉痛苦, 因为他相信, 自己有能力在命运夹缝中把握机会。就像岩石缝隙下的种子,终能开出花朵。他怕的是,事实证明, 自己是个庸才。如果是这样,他宁肯去死。
他要活着,他要给自己活下去的力量。他迫使自己,像下围棋复盘那样,一个棋子,一个棋子地分析自己的选择。他思索的结果是——即便重来一次,他仍然会做同样的选择。
他是否有不入宫的可能呢?如果不入宫,他可能就像宗室任何一个寻常的子弟一样。以朝中那般动荡的局面,手中没有倚仗,没有权柄,就只能任人摆布。如果是那样,他要如何在大厦倾覆的时候,保证自己不被砖石砸倒,甚至保证覆巢之下,自己还能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不被日晒雨淋呢?无法保证。他从来不是逆来顺受,甘心接受命运的人,他要搏。如果不搏,他兴许,在贺兰逢春入洛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跟他的亲兄弟一样,跟河阴死去的那些宗室王公、贵族大臣一样。如果侥幸逃脱了河阴之变,因为他无权无势,他依然可能死于贺兰麟入洛,或者死于任何一个不知名的小贼之手。甚至,还会有更荒唐的死法,死于饥饿、寒冷,或者是一场大雨和咳嗽、发烧和疟疾。
那么,他有没有可能不和贺兰逢春合作,而选择别的人呢?比如看起来忠勇的韩氏?事实上也不可能。在登基之前,他并非不知道贺兰逢春是个什么人物。然而当时的局面,他必须跟贺兰逢春合作。贺兰逢春是朝野最有军事威望的人,他要造反,没人能拦。至于韩氏,手上的人马不过数千,只不过是个有合法名分的、厉害点的土匪罢了。在河阴之变前,太后是天下公敌,而贺兰逢春却是忠臣良将。他是仗义执戈,为天子复仇。太后弑君乱政,天怒人怨,需要改立新君。总有人要上,不可能不上。包括云姓宗室,中原士族,甚至韩氏在内的人,既不是贺兰逢春对手,也没想过要和他为敌。即便知道这个人野心勃勃,不可尽信,然而在面对女主乱政、外戚窃权、四方叛乱、诸王相争
的局面,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扭转乾坤,安定局势。这个人物只能是贺兰逢春,一切天时地利人和。
换做其他人来充当这个角色,都不可能成功。没有贺兰逢春,或者换他跟任何人合作,结果只会是,还没能爬上皇位,便身败名裂。更坏的结果,新君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始终无人能稳住大局,难免人人心存觊位之想,最后只能在无止境的内耗中,被外敌所灭。整个帝国倾覆。
无论他怎么选择,结果都不会比眼下更好。
贺兰逢春大概也是因此,认定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从而发动了河阴之变,有了篡位和称帝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