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徐榛年一样,在真正研究市场后经商的“天之骄子”们,这个时期还有一部分和林青玉一样,他们是迫于生活走投无路才走上这条路。
这一批人中有回城后在城里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知青;有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工资养不了家的“下层人员”,他们走上这条路的动机或许仅仅只是为了吃饱饭。
但他们敢于在这个时期拉下脸,做别人不敢做、不愿做的事。他们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然后,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国营厂子的没落。会出现另一批人。
这批人中会有人破釜沉舟一头扎进个体经济的海洋里,也会有人光是打听别人怎么挣钱的,自己却站在批判者的角度。
什么时候是下海经商的高峰的呢?
是九十年代,是第二次南巡讲话后,是国营没落下岗浪潮后。
可那个时候,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基本已经把最容易搞钱的市场瓜分的饱和了。
剩下的行业那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暴富的,更何况那个时候多的是高学历的或者公职人员被鼓励停薪留职下海,普通人创业难度直接就比现在高出几个水平。
以上这些,是林青玉在火锅店开业前一天的深夜里,对着日记本复盘时鼓励自己的。
给自己鼓劲,别泄气。
她告诉自己,赚钱要趁早,要尽快,至少现在再辛苦都是有回报的。得坚持,苦就苦这么两年,等毕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