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在陈建刚的意识里,考不上大学才是正常的,所以当初大妹说姚真真要上初中、考高中、上大学,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现实情况是他们所在的这个小县城,每年高考出不了三个大学生。

就是因为考大学太难了,所以大学生在他们的概念里是一等一的金贵人,一脚进了大学的门,就半只脚进入官场了。

陈建刚被这个天降的馅饼给砸懵了,他开始反思,过去这段时间有没有对真真和晶晶不好,有没有苛待过两个小姑娘?两个侄女以后出息了,还会认他这个舅舅吧?

“和姐姐一起?”晶晶懵懂地看了姐姐一眼,她不懂少年班是什么意思,但是只要是和姐姐一起她就觉得可以。

魏老师笑眯眯的跟陈淑芬说待遇问题。

“两个女娃跟着我们一起回京,肯定是住宿舍的,一年四季的衣服不用愁,国家会置办。粮票和各种票证管够,每个月还有二十六块钱的补贴陈同志,你要是还有什么要求,现在也可以提。”

这回不止陈建刚张大了嘴巴,就连校长心里也暗暗咋舌。

他堂堂一个校长,一个月的工资才六十几块钱,这两个加起来可不老少了,再加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给包了,吃住穿衣都不用花钱,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

魏老师严肃道:“不过,前提条件是必须要通过每个月的考试。”

国家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不是为了养闲人,而是为了给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考试是考核的标准之一,但这并不是唯一标准,另外还有老师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考量,每个月一次,全部通过的人才能享受国家待遇。

过了好久,陈淑芬仿佛才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她被这个从天而降的馅饼给砸懵了。

转头看看大女儿,又看看小女儿,很是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