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做一条咸鱼挺好。每天有吃有喝,外面就算天塌地陷了也和他没有关系。然而今天看到姬松拖着残缺的双腿毅然决然冲进雨幕,他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他说不出大道理,但是他知道,若是现在不做些什么,将来躺在闻樟苑晒太阳的时候,心情就再也没办法平静又坦然了。
颜惜宁呼出一口浊气:“能帮一点是一点。”
唐玏和玉娘对着颜惜宁行了个大礼:“王妃高义。”有颜惜宁这句话,他们通宵也会统计出颜惜宁名下的产业和银两。
颜惜宁思考片刻之后对两人说道:“我不懂赈灾,但是我知道时间就是生命。雨下得这么大,流离失所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可以的话,我名下的庄子铺子从现在开始开放,接收无家可归的灾民。”
顿了顿之后他补充道:“先用账面上的银子购买物资,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若是银子不够,我再想办法。”
玉娘微笑道:“王妃莫要忧心银子的事,若是您信得过属下,属下会为您筹集银子。”
颜惜宁想起了姬松说的话,他说玉娘在经营上是个奇才,或许她真有办法能筹集到更多的银子帮助更多的灾民呢?
想到这里,颜惜宁感激道:“如此就多谢玉娘了。”
唐玏和玉娘离开之后,颜惜宁感觉心头舒服多了,然而当他从大殿走向闻樟苑时,他又开始难受了。白陶为颜惜宁撑着伞:“少爷,您怎么了?”
颜惜宁摸了摸胸口的位置:“你说……他的轮椅在大坝上,能跑得动吗?”楚辽的大坝不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雨水一冲刷,轮椅肯定深陷在泥土中。
白陶安慰道:“少爷您放心吧,王爷又不傻,他只要在工部坐着指挥别人做事就行啦。他就算去了大坝,也帮不了什么忙啊。”
颜惜宁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也是,楚辽这么多官员,总不至于让一个不能行的工部侍郎去扛沙袋吧?”
正如白陶说的那样,姬松上不了大坝,但是这不妨碍他到最近的受灾县城视察民情。下半夜时,他才到达了受灾最严重的文兴县城外。
县城已经成了水乡泽国,城外水势缓和的地方,水流已经没过了成人的小腿,不敢想象城内是什么模样。官道上出现了灾民队伍,黑暗中,灾民们拖家带口满身泥水向着都城的方向前行。雨声遮盖了他们的哭泣声,长长的队伍在绝望中摸黑前行。
水部郎中骑马赶来:“王爷,文兴县附近的三个义仓都开了。只是灾民数量太多,没地方安置他们啊。”
姬松眼神幽暗,往年发生水灾时,城中的富户乡绅们为了博一个好名声,会接纳家门口的部分灾民。然而今年的灾情来得太快,灾民数量太多,富户乡绅们根本接纳不了多少人。
眼看越来越多的灾民从面前走过,姬松拳头握紧。他不敢想象这些拖家带口的楚辽人能去哪里,即便他们能进都城,又能在何处栖身?
此时尖锐的铜锣声从姬松他们身后传来,姬松掀开帘子向外看去,只见官道上有穿着蓑衣提着红灯笼的人骑着马而来。雄浑沙哑的声音穿过重重雨幕传入姬松耳朵:“我们是容王府亲卫,灾民们可到容王府庄子铺子里歇脚!看到挂着红灯笼的铺子,都可进!”
“看清这种红灯笼啊!看到挂着这种灯笼的铺子和房子,都可进!”
一声声雄浑的呐喊声穿透冰冷的雨幕,传入灾民耳中。红色的灯笼带来了暖意,照亮了前方的路。姬松听到耳边传来了喜极而泣的声音:“有救了,我们有救了!”“感谢容王殿下,呜呜呜呜……”
姬松眯着眼睛看向那名在雨幕中骑着马扬声嘶吼的人,他看不出那人是谁,但是他认出了那人手中的红灯笼。这种灯笼挂在了他家的回廊上,每隔五尺就有一只。灯笼上用黑笔写着一个大大的“容”字,没错了,是他家的灯笼。
第七十二章
120正名
大雨下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中午时分雨势才减小。泯江决堤五处,城外有八个州县被洪水淹没,城内地势低处也成了一片水乡泽国。姬松带着手下官员蹲守在溃堤处,连续堵了两天一夜才将决口给补上。
颜惜宁放开了容王府名下所有的庄子铺子收容灾民,然而面对众多的灾民,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纵然义仓能发放粮食,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发放到每一个人手里。
越来越多的灾民在京城四门外汇集,他们拖家带口淋着雨想要入城中寻得一片栖身之所。守城的官兵不敢开门放人,站在城墙上向下看去,会看到城墙下乌压压都是人。